• 36阅读
  • 0回复

失去“铁饭碗”之后……——东北三省实施再就业工程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7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失去“铁饭碗”之后……
——东北三省实施再就业工程记事
本报记者王斌来
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也加快了步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长期存在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没有暴露出来。近几年,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一方面,失业职工逐年增多,平均失业周期也由前几年的4个月增加到6个月。另一方面,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分离出来的大量富余职工下岗,从企业人变成社会人。如何解决失业职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全社会对此都很关注。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保护工人阶级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1993年国家提出了再就业工程,并于1994年初开始在上海、沈阳、青岛、成都、杭州等30个城市进行试点。199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再就业工程在全国范围实施。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近年来一些企业步履维艰,不少职工面临失业、下岗的危机。为了解那里的再就业情况,记者近日赴东北进行了采访。
  就业压力不容乐观
有“工业巨人”之称的辽宁省,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达1500多家,占全国的1/10。虽然辽宁的历史上有过辉煌,但如今却以110万失业职工和下岗职工成为全国失业下岗人数最多的省份。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已从安置新增劳动力转变到促进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上来。据省劳动部门介绍,辽宁目前有5000多户企业破产、停产、半停产,涉及职工102万人。今年6月,沈阳市企业富余职工基本情况调查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6287户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按“以销定产,以产定员”的原则应精减或生产不需要的富余职工43.6万人,其中下岗职工37.8万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33.3%和28.9%。下岗职工中,未安置的24.9万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65.9%。截至今年3月,吉林省400余万职工中,共有下岗职工43万人。同样,黑龙江省也有相当多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尤其是煤炭、林业、军工企业职工人数多,困难更大。尽管全省不能正常收到工资的职工人数已由1993年最高时的230万人减少到目前的158万人,但仍有特困职工30万人。
  再就业工程成效显著
企业要进入市场,就必须进行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市场经济要求高效率,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不仅要把背负已久的冗员包袱卸下来,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机器化大生产将逐步代替手工劳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会有一部分走向破产;企业内部竞争上岗,相应地会有部分职工要重新选择职业。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失业和下岗不可避免,而且已经成为现实。许多失业和下岗职工曾长期为国家和企业做出贡献,如今他们的困难引起了各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再就业工程全面实施短短两年多,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辽宁省政府和各市相继出台了140余条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截至1997年6月底,全省累计分流安置企业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114万人。吉林省采取了充分开发就业岗位、积极筹措再就业资金、开展转业训练、强化职业介绍等措施,安排就业人次达36万。同时,鼓励职工自谋职业。1996年,黑龙江省通过各种途径分流安置了富余职工47.8万人,占富余人员总数的80.1%。煤炭行业大力向农业和非主体产业分流人员,到去年底仅四大统配煤矿就分流富余人员10.5万人。林业系统推广了“以场自立,以户自立”的经验,对国有林场实行承包,解决了7万户职工的就业和工资问题。几年的实践证明,再就业工程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完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一个连接方方面面的综合性、系统性社会经济工程。
  呼唤全社会共同参与
东北地区老企业较多,失业下岗压力较大,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仅仅依靠政府来解决所有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必须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手段,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助安置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帮助失业6个月以上的职工和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为了让失业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政府各部门、企业、街道、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落实项目、扶持资金、培训技术、提供信息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吉林市粮油集团总公司对本企业分流下来又没有能力自谋职业的职工,不是简单地把他们推向社会,而是引导他们租赁国有资产、兴办经济实体。同时,对固定工中的富余人员实行厂内待岗制和岗位调剂制,鼓励固定工顶替临时工岗位。长春市妇联在繁华地带开设了两个“长春巾帼创业市场”,购置了近200个封闭摊位,无偿提供给下岗女工使用。妇联还与有关部门协调,对入市经营的下岗女工免收工商管理费、城建卫生费、治安费、营业税等各种税费。哈尔滨市总工会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成立两年多来,为工会会员免费服务,成功地为42500多人介绍了工作。哈尔滨市各级工会先后举办了20多期下岗职工转业转岗培训班,有24275名下岗职工学到了服装、烹饪、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专业技能,为下一步再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再就业工程的启动固然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扶持与帮助,但失业下岗者本人也应积极调整自我,主动开辟新天地。令人高兴的是,不少下岗职工的观念已经从“下了岗,找市长”转变到“不找市长找市场”。他们不悲不怨,不等不靠,凭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实现了再就业。但仍有一部分失业下岗职工墨守“铁饭碗”稳当的旧观念,不愿从事国有企业以外的工作。天上不会掉“饭碗”,对这些职工进行转变择业观念的宣传教育是今后的长期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