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中部的亮点——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7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小城镇建设

  中部的亮点
——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张毅
9月下旬,建设部在湖北襄樊和河南南阳召开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会,来自湖北、河南、湖南、四川、重庆等9个省市的100多名镇长和分管部门的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报到已经截止,各地来函来电要求听会的还络绎不绝,与会者大大超出预定人数,使会务组的同志叫苦不迭。
对此,有关人士称,最近几年,作为新的增长点和广大农村加快城市化步伐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建设在中部地区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这是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有资料显示,近年来,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无论投资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十分可观。其中住宅投资由1994年的120亿元提高到1996年的190亿元;1994年基础设施投资额为107亿元,1996年则达173亿元。湖北襄樊城镇化水平由1990年的20.4%发展到1996年的33%;河南南阳3年间增加建制镇50个,新增城镇人口52万人。
假如说我国东部地区崛起的一座座新型城镇依赖于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的话,中部地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首先是一些历史上形成的古镇,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仍然青春焕发,光彩照人。位于道教圣地武当山南麓的湖北谷城县石花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就是鄂、豫、川、陕毗邻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素有“小汉口”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石花镇立足传统优势,城镇建设与工业、农业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目前,该镇已发展成为工业主导型商贸城镇。漫步镇区的主商业街,两旁别具匠心的徽派建筑青瓦白墙,鳞次栉比。建筑下层都辟成了店铺,店铺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服装、布料和鞋帽……这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每天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客人。这个只有3万人口的镇区,建起了可容纳500人的汽车客运站,日客运量达1.2万人次。
在河南南阳采访期间,该市淅川县正在举办的香花辣椒洽谈会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淅川有种植辣椒的传统,当地改良培育的“香花小辣椒”以其颜色深红、辣味浓、油分大而闻名全国。1992年,香花辣椒的主产地香花镇兴建了功能齐全的辣椒城,来自国内外的500多名客商常驻此地。香花辣椒城年交易量达4万多吨,成交额上10亿元,年出口干辣椒占全国干椒出口的40%。香花镇因小小辣椒而声名远扬。目前,广东、湖南、浙江、台湾等地的客商纷纷到此投资办厂,该镇先后办起了36家辣椒系列加工企业,年产值6000多万元。香花镇仅围绕辣椒市场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就安置从业人员1.5万人。
香花镇这个昔日闭塞贫穷的小乡村,靠种辣椒起家,短短十几年间就发展成为如此兴旺的辣椒城。可见,在一些内陆地区,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打开山门,盘活流通,借助外力发展二三产业,推动乡村城市化,不失为一种便捷的途径。河南省建设厅副厅长刘洪涛深有感触地说,在那些底子薄、基础差的地方搞城镇建设,实践证明,简单地上项目、建工厂,只会事倍功半,寸步难行。
金秋时节,驱车从襄樊到南阳,过了一村又一村,看了一镇又一镇。坦白地说,当参观采访的一行人赞叹内地农村近几年所取得的变化时,也见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经过改革开放后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因人多地少的压力而在城镇建设中精打细算,尽可能采取了集中、集约用地的方法。而中部显然还没有如此紧迫的感受。他们豪迈、慷慨的性格在城镇建设中也得到了或多或少的体现。我们参观的一个以服装加工经营为支柱产业的历史名镇,其经济发展的成就及对周边地区的贡献,是值得称道的。然而,走进镇区,条条宽阔的马路和幢幢楼房之间,不时夹杂着小片菜地和传统的农家大院,整个镇区松松垮垮,土地利用很不经济。
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在这次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记者了解到,许多地方发展心切,在加快农村城市化问题上,采取了下指标,压任务等手段,片面追求政绩。这样一来,很容易加重农民负担,做出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来,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中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更多的引导、规范和扶持,但是,如果到现场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会发现,那些不起眼的小城镇蕴藏或正在释放着巨大的经济能量,其在广大中部地区农村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已经毫无疑问地显现出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