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5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书刊评介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评介
□杨健敏
郑功成所著的《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以50余万字的篇幅来论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改革、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作者通过对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实践的横向比较与纵向考察,总结出了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阶梯式膨胀发展、整体协调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等规律,解析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及深化改革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从而揭示了社会保障的本质与内在规律。
其次,作者提出并论证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道路的理论命题。该书以三个“是否”作为选择中国社会保障发展道路的标尺,即“国际上是否有现成的可供借鉴的模式;中国的具体国情是否适合采用他国的模式;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是否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的合理发展”,并据此对国外现有模式与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得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发展道路,将是最终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国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一科学结论。全书以尊重国情、满足发展需要和避免财务危机作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保障道路的基本出发点,以实现对社会保障传统模式与国外模式的制度创新为基本目标,论证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道路的必然性和现实性,并揭示了这一道路的基本特色与主要内容。
第三,在体系结构方面,作者将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概括为相互封闭的、单一层次的国家保障制、企业或单位保障制和乡村集体保障制等三大板块,提出用社会化的、多层次化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军人保障和补充保障等六大子系统来取代,并具体地论述了六大子系统的项目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体系及其内部结构;在运行机制方面,作者剖析了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缺陷,分析了国外运行机制与中国具体国情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设计了法制、管理、实施、监督等职责有别、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四大系统,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的宏观运行机制。
此外,该书对于正确处理社会保障改革中宏观与微观、效率与公平、整体与局部、制度与方法、政府与民间等关系问题,以及对于解决现阶段改革中的诸多重点、难点问题均有许多独到的论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