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增强文化环境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5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增强文化环境意识
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从来就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两大主题的当代世界,尤其是如此。而良好文化环境的营造既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讲得好:“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把营造良好文化环境作为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发展前途的重大课题来专门加以讨论,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它是对十五大报告的学习走向深入的标志,是现代发展观念和文化意识正在增强的标志。
关于营造良好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已讲得很明确。对这一课题的理论探讨,现在刚刚起步。我认为,要认真落实中央号召,并推动理论探讨不断深入,当务之急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增强文化环境意识,正如要改善生存环境首先要增强生态环境意识一样。特别是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只有真正具备了现代发展观念和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环境意识,才能在该地区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中把文化环境的改善乃至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应有地位加以确认并坚决付诸实行。那种把文化环境改善看作无关紧要,乃至以牺牲文化发展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物质增长的人,是没有资格做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决策者和管理者的。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中,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处于领先和领导的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在我国面向新世纪的发展中,北京肩负的使命格外光荣而又艰巨。北京的文化环境改善、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规划,不但要与北京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而且要与全国两个文明建设迅速发展的形势相适应,要与北京在全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匹配。具体地讲,我认为,在硬件建设方面,城市建设包括城市雕塑的总体布局与风格追求,珍贵历史、科学、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文化、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的发展,尤其是大型剧院、影院、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科技馆和重点大学、重点医院建设的规模、布局、建筑水平和文化象征,都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要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在软件建设方面,思想道德建设、社会风气的改进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要走在全国最前列,科学、教育、体育、卫生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要在总体上能标领全国发展的潮流,要把北京建设成更加当之无愧的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中心,东方文化明珠,建设成让全世界称赞的现代文明之城。当然,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现代文化环境意识的普遍增强。我深信,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伴随着文化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正确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北京和全国的文化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将越来越快,北京将变得越来越美好,中国将变得越来越美好。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