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偷懒论短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8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偷懒论短长
冉永平
生活中不乏偷懒的智慧。
坐公共汽车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售票员把废票随手扬到车窗外,让它随风飘去。虽然在她面前就有一个废票桶,但集多了还要自己清理,扬出去,方便。
一次等车,看到一位清洁工偷懒也颇具“智慧”。本该撮进簸箕的垃圾,她顺手从铁箅子缝扫进了下水道,省了撮垃圾、背垃圾、倒垃圾三道程序。
一张车票很小,与街上其他垃圾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售票员的“智慧”倒也没给清洁工带来太明显的麻烦。因此,售票员做得心安理得,清洁工也不会骂到售票员头上。但清洁工如果不是一时“聪明”,而是天天取巧,下水道堵了,她的“智慧”恐怕就要招管道工的骂。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某种意义上偷懒也是人的天性。走10步能到,谁也不会绕着弯去走30步。而且,偷懒也是一种驱动力,人懒得走路,于是发明了各种车辆;懒得洗衣服,于是发明了洗衣机;甚至连走三五步按电视频道都懒,于是发明了遥控器。实例太多,不一而足。因此,想偷懒,少干一点,或干得轻松一点的确没什么不对,甚至还是一种“解放生产力”的积极要求。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那就是你的偷懒,你的方便是不是也给别人带来了方便。如果是,你的偷懒就确实是一种智慧,而且是大智慧,甚至是解放生产力的行为,如上述汽车、遥控器等等的发明者;如果你的偷懒在自己获得方便的同时,却给别人带来加倍的麻烦,那么你的“智慧”充其量是损人利己的“小聪明”。
提醒那些自作聪明的“聪明人”,偷懒可以,切莫损人利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