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伟大的转折——《恢复高考二十年回顾》征文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1
第11版(教育)
专栏:

  伟大的转折
——《恢复高考二十年回顾》征文综述
陶钧
1977年恢复高考,对于经历了那场伟大转折的每一个人来说,已成为浓缩了的历史线段。从那时起,我们一届又一届青年,匆匆走在那个金色历史线段的延长线上,来不及回头,更来不及停下来思考。而对于今天的青年们来说,那段金色的轨迹离他们已经遥远了。
当我们推出“恢复高考20年回顾”征文这一栏目时,仿佛将千百万人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来稿像潮水一般涌进编辑部,那流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让我们不忍释手,那撼人心魄的一幕幕历史场景,仿佛又来到了眼前。“做梦也没想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是绝处逢生”,“整整一代人得救了”,“感谢邓小平”,许多来稿的作者在叙述当时听到“恢复高考”的激动心情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这些语句。
是什么使人们对20年前恢复高考如此记忆犹新?无论是当时考上的,还是落榜的,都对恢复高考唱出发自肺腑的赞歌。
恢复高考,使得被积压了10年的中学毕业生、尤其是已届而立之年的“老三届”,得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上大学的机会。从几千封来稿中,我们读到了他们的人生转机。然而,从来稿中我们同样看到了许许多多未进大学之门的同龄人,20年后获得了比那些幸运者毫不逊色的骄人成绩,而且,他们在征文中表明,获得那些成绩的动力无不来自当年恢复高考的启示。
一个“考”字,在当时犹如一声号令,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它荡涤了“读书无用论”、“唯成份论”的污流,为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吹来了第一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风。“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成了青年激励自己刻苦学习的座右铭。据有关资料表明,1977年冬和1978年夏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160万人;1977年至1979年间,全国高校共招收了88万名大学生。这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准备了一大批“筑路先锋”,如今,这批人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恢复高考,重新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使得“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成为一个划时代的新概念。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考试的范围,它所体现的精神如今已深入人心。
“我们这批人的命运是同十一届三中全会联系在一起,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联系在一起的”,许多来稿道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从更高的意义上讲,恢复高考,不仅仅是恢复了一种考试制度,它是对“文革”拨乱反正的一个开端,是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一个伟大起点。20年过去了,邓小平同志引导的这项改革,其意义越来越明显。20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导致的整个民族精神面貌的变化大大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更直接地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任何有希望的民族都高度重视教育,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