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冬日阳光灿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1
第11版(教育)
专栏:

  冬日阳光灿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郭方
20年前的高考,现在回忆起来,觉得那几个冬日的阳光分外灿烂。那时已年近30岁的我又坐在北京一所中学的教室里,书写着一张张试卷。
在“史无前例”的那年6月的一个早晨,第一节课在哄闹中散去,接着又锣鼓喧天地废除了高考。我10年的青春岁月是在北大荒、内蒙古和山西度过的。生活艰苦,劳动繁重,而更感到沉重的是精神苦闷和前途迷茫。我仅有的美好回忆就是上学、读书,还有那虽有压力但又带来成功喜悦的考试。我相信有国家在,就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学习。没有了书本、学校和老师,从何学起呢?就从保存这些美好的记忆开始吧。在头脑中梳理书本的字行、老师的语句和解题的步骤真是一种精神享受。接着就是漫长而带有危险性的“地下工作”。把背下来的文章,诗词,英语单词,数学公式,历史人物与年代等抄在一个个手掌大的小本或纸条上,藏在身边或炕头,趁歇工或晚上拿出来默读,补充,偶尔在哪见到一本旧书就突击阅读,与好学的同伴得空就“填空互补”。
终于我和几千万同代人一道,赶上了第一场关系国家命运的改革:恢复高考。首先是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然后是政审“主要看本人表现”,最后是让我们这些被多年“积压”的“超龄者”都能报考,真是“天遂人愿”。但我们当时就知道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一批关心国家前途的人们坚持真理而斗争的成果。没有什么口号与官样文章,但事情办得实在,痛快,深得民心!
刚从农村回京一个月,我就匆匆在北京厂桥街道办事处报了名,坐进了考场。没感到紧张害怕,倒有些如同参加一场历史性战役的使命感。奇怪的是解答一道道试题就像重逢老友那样顺畅。多年后我才知道我获得了那一届北京高考的总分第一,但当时那种超然的感受更美妙。
我迈进了北京大学的校园,后来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硕士,博士,到过牛津、伦敦、巴黎求学,也进一步领会了治学的艰辛。但我最怀念的还是在阳光灿烂的冬日参加的那次高考,这不但使我,也使我们国家开始了“新的一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