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辽宁:优化国有大中型企业结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19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得意之笔”

  辽宁:优化国有大中型企业结构
编者点评: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谈到经济结构调整时提出一个总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作为国有企业骨干的大中型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结构上还有许多不适应市场需要的地方,按照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原则进行调整至关重要。要真正达到结构优化需要多方面合作:政策倾斜、资金投入、科技先导。辽宁省较早地注意组合各方面的力量,在大中型企业结构优化上迈出可喜的一步。
辽宁省的实践说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结构的优化,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历史过程,而且不能一劳永逸。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不断地优化企业的结构。因此,搞好大中型企业的结构调整,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又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扎扎实实搞下去,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走出困境。
本报沈阳11月18日电记者段心强报道:我国老工业基地辽宁省,结合本地工业经济实际,围绕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推行“结构优化”战略,使一些特困企业出现明显转机,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迅速增加,“四大支柱”企业得到强化,形成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辽宁经济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据1996年底统计,占全省企业总数2.9%的92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产值却占61.1%,资产总值占67.3%。但由于企业一直不研究市场,结构很不合理:重工业太重,项目过分齐全,产品又多是几十年“一贯制”,不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受到影响。辽宁省委、省政府把优化结构作为搞好大中型企业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这些当成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探索。
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新形势和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现有条件,在人员、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重点开发、壮大冶金、机械、石化、电子四大产业,形成自己的优势。比如鞍钢、凌铁、北台钢厂等冶金行业的几个骨干企业,在进口钢材冲击下,困境重重。在省委、省政府扶植下,这些企业告别旧的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造,在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了位置,进而带动整个冶金行业快速发展。二是实施名牌战略,从而层层发动,鼓励企业开发研制名牌产品。现在,全省已有名牌产品182个,其中“红梅味素”、“远航牌石蜡”、“黎富牌西服”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三是以资产为纽带,以产品为龙头,引导生产要素向兴旺的骨干企业流动,使之尽快形成规模,优化了企业组织结构。现在全省已有60个大型企业集团,它们的产值、销售收入、利税都占全部国有工业的70%左右,其中东北输变电集团的产品已覆盖全国,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销量的4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越来越大的空间。
优化企业结构要有大量资金投入。辽宁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广泛招商引资,积极争取股票上市。现在全省股票上市企业已有38家,集资100多亿元;建合资、合作企业1.5万家,引进外资120多亿美元。大连冰山集团原来资产不到4000万元,1995年通过股票上市,集资3亿多元,集团下属先后建成中外合资企业15个,引进外资1亿多美元。现在集团已有资产38亿元,1996年销售收入15亿多元。它们的产品远销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70%。
科技是大中型企业“结构优化”的开路先锋。辽宁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注入科技含量作为优化国有大中型企业结构的重要内容来抓,用科技增量激活产业存量。他们组织科研机关、大专院校与企业挂钩,对企业内部的科技人员制定奖励政策,搞跨行业技术合作,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优化结构中的作用。几年来,辽宁省百万科技大军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推广应用高新技术3000项,开发新产品2.8万多个。这些新技术、新产品使许多老企业的生产要素一下子活跃起来。比如沈阳黎富服装集团公司引进高新技术,开发出高质量的新产品——黎富牌男西装,市场销售红火。接着他们又和赤峰、朝阳、台安、康平等地的乡镇服装厂合资,兼并了沈阳第一毛纺厂,激活了这些特困企业的存量资产,很快扭亏为盈。去年该公司销售收入5亿元,创利税3260万元,出口创汇2086万美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