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稀世瑰宝魅力诱人——俄罗斯国家珍宝馆藏品展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3
第4版(副刊)
专栏:

  稀世瑰宝魅力诱人
——俄罗斯国家珍宝馆藏品展侧记
张大农
按照常理,邻里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亲近关系,才情愿将自家珍藏的传世宝物借与友邻,共同分享那份引以自豪而难以言喻的高尚情趣。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俄罗斯国家珍宝馆藏品展》,或许正是今天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一个象征。
俄罗斯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一向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他们昭示给世人的文化艺术成就不仅仅体现在那些举世闻名的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大师、名作的名下,还体现在这些巧夺天工的稀世珍宝所焕发出的艺术魅力上。十月革命后的1920年,苏维埃政府就成立了俄罗斯贵重物品保管局,后改为俄罗斯国家贵重金属宝石管理委员会,专职将沙皇宫廷遗留下来的各种珍宝注册保管,同时负责研究和继承它们的工艺和设计传统。此后的岁月里,这个机构还负责收集保管前苏联——俄罗斯的国家级珍贵物品。今天,它已成为俄罗斯国库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隶属于国家财政部。但是,看过展览的人们会坚信,俄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将这些无价之宝变卖、抵押,因为它们已成为俄罗斯文化血脉的一部分。
此次藏品展共展出了六大类——天然贵重金属块、钻石宝石、首饰、工艺器皿、勋章、硬币,计一千六百九十件展品。除了令人感叹其难以估计的商业价值,人们感触更多的是展品所反映出的俄罗斯民族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观。展品中的许多宫廷首饰、工艺器皿制作于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这是俄罗斯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从这部分展品中可以领略出法国上流社会文化、俄罗斯民间工艺及东正教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也折射出当时俄国宫廷文化的风貌。
人们平常接触到的俄罗斯商品总给人以粗大、厚实而失诸笨重的印象,然而看看这些俄国工匠世代传袭下来的工艺精品,显示出的却是两种风格的极致:精细工巧之处透出的灵秀聪慧不亚于任何心灵手巧的民族;而雍容庄重、浑厚大气的风格确为这个强悍、豪爽的北方民族独有,这尤其体现在那些宫廷日常生活用品的工艺与设计水平中——看看那些餐具,那些容器、银雕,一如常见的庞大厚重,然而绝不忽视每一个细节。从整体构思到局部设计,都竭尽全力地合理而完美,体现出天才的艺术匠心。由此可以断定,只要是追求完美的努力,循着任何一条风格的路径走下去,都可以博得广泛的认同。今天俄罗斯人的工艺设计,应该也能够从他们光荣的前辈那里继承宝贵的财富。
俄罗斯人对勋章倾注着异常的热情,这反映出俄国人对于与国家兴亡有关的荣誉多么珍重,也许还和俄罗斯人根深蒂固的大国意识有着某种微妙关联。大概世界上很少有哪几个国家会像俄国那样如此不计资费地打造精美的勋章、绶带。展出的勋章、奖章从彼得大帝开国时期到二十世纪的卫国战争之后,人们不仅可以从那一枚枚勋章看到获得者的业绩,看到一段段历史,人们还会惊异于一枚勋章竟镶嵌了一百七十四颗钻石,由重达八十多克的高纯度黄金、白金和白银制成,其中“元帅之星”徽章的设计更是从多种设计方案中由斯大林亲自选定的。
此次俄罗斯国家珍宝展是俄国家贵重金属宝石管委会在俄境外举办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展览,其中三分之二的展品在俄国内也从未展览过,连参加开幕式剪彩的俄副总理涅姆佐夫也说很多展品他也是初次见到。相信此次展览会给中国观众留下深刻、久远的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