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效果好十年改造中低产田1200万亩,连续夺得第四个丰收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4
第1版(要闻)
专栏: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效果好
十年改造中低产田1200万亩,连续夺得第四个丰收年
本报合肥11月23日电记者王锦鹄、王启明、刘杰、洪岩报道:安徽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攻方向,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近日,记者在安徽采访,省委书记卢荣景介绍,今年全省农业连续夺得第四个丰收年,全省粮食总产可达285亿公斤,比去年增加15亿公斤;棉花602万担,比去年增加42万担;农民纯收入将比去年增加11%左右。
安徽是198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首批立项的重点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以此为契机,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改善全省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来抓,坚持十年,全省改造中低产田超过1200万亩。
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安徽省坚持走集中投入、连片治理、高标准建设的路子。开发资金全部用于开发项目,项目区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形成规模效益。至今,投入综合开发的资金累计达30.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9.2亿元,地方财政6.2亿元,专项贷款9亿元,农民集体筹资6.2亿元,农民投劳2.4亿个工日。在资金使用上不撒“胡椒面”,而是“攻重点,抓难点”,其中60%投入到水利,20%用于农田建设,10%用于绿化造林。在综合开发中以提高标准,取得实效为目标,不盲目扩大面积。项目安排基本实现“一县一乡、一乡一片”的集中治理要求。经过治理,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标准。此外,还在农业机械、农技推广、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予以扶持,使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得到较好解决。
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措施到位,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推动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项目区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55.8万吨,其中粮食净增153万吨,棉花净增5.6万吨,油料净增9.7万吨,肉类净增12.8万吨。平均每亩净增粮食15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去年达1847.49元,比1988年增长3.5倍,比非项目区净增1100余元;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实现新增产值16.3亿元;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7.29%,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保存率达85%以上。平原实现林网化,丘陵实现梯田化,水土流失大为减少,一些昔日荒滩瘠地已成为林茂、粮丰、鱼肥的生态农业区。宣州市杨柳项目区,过去三年两旱,开发前粮食单产仅298公斤,通过综合开发,把东干渠水引到田间,粮食单产达401公斤,全乡稳产面积增加4.55万亩;涡阳县三期开发就使70%的项目区农民提前进入小康。农业综合开发,使项目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非项目区也有着巨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大大促进了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变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