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变“衰退”为“增长”——韩国重视农业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4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变“衰退”为“增长”
——韩国重视农业发展
本报驻韩国记者王林昌
自古以来以“粮仓”著称的韩国,进入70年代后,农业急剧滑坡,在韩国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大潮中,农村人口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自给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不断下降,多年来稻米不能自给。农业的衰退制约和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韩国政府近几年来制定了新的农业振兴政策,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并力图依靠技术的进步来促进农业发展,变“衰退产业”为“增长产业”。
振兴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基本建设。政府决定自1993年起到2004年止对农业的总投资,将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耕地的扩大与改良,以及实现农业机械化等项目。在政府加大投入的情况下,1997年的水利灌溉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农民积极开垦近年撂荒的土地,使水稻生产面积比1996年增加了2800公顷,改变了自1988年以来水稻生产面积连年减少的局面。
韩国政府针对近年农业生产费用上涨较大,农民收益减少的情况,主要采取了两点措施:一是推广先进技术,提供优良品种。二是减少中间环节的损失,发挥农协一条龙服务优势。近年来由于水稻优良品种的大力推广,每300坪(约合我国1.5亩)的稻米产量达到500公斤以上,抗倒伏,抗病虫害,且口感好的良种使用率由1996年的40%提高到今年的57%,产量将创近年最高水平。
近年来,韩国农协积极支援和帮助各地农民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及时将农药和化肥送到农民手中。农协还增建了一批粮食综合加工厂。为保证稻谷增产增收,尽量减少在生产、运输和加工环节上的损失,农协在田地里直接向农民收购稻谷,并运至粮食综合加工厂去晾晒、保管和加工,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据韩国农林部统计,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今年稻谷的生产成本比1992年和1993年的实际水平大约减少了8.5%左右。成本降低弥补了在出售价格上的部分损失,农民收益相对增加。
政府为保护农民生产稻谷的积极性,采用了“预定收购”制度。每年收购结束后,政府便按当年的收购价格与农民签约,预签明年的收购合同,但不强购,农民可以自由出售,防止因谷贱伤农。同时,政府对农民自由销售的稻谷,不做最高限价,使韩国国内自产稻谷的价格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此外,近年来,尽管韩国开放了粮食市场,对本国的稻谷价格的过速上涨有了一定的制约和控制,但进口粮食只起到了填补余缺和调剂品种的作用,并没有形成对韩国稻谷生产的冲击,自产稻谷仍然是韩国人餐桌上主食食品的首选对象。这就稳定了稻谷的生产,保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并为今后的增产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韩国农林水产部农产局的负责人表示,保证稻谷的生产做到自给有余,是韩国的基本国策,今后政府农林部门将继续推进农业振兴政策,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报汉城11月2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