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要扭亏先“压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5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新论

  要扭亏先“压锭”
嘉陵
我国国有纺织行业已持续3年全行业亏损,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主要原因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国棉纺生产能力达到4171万锭,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因此,必须下决心在3年内坚决压缩1000万锭落后棉纺锭。
一位领导同志最近指出,要把纺织行业的压锭、减员、增效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并强调,要把压缩下来的旧纺锭报废回炉,绝对不许搞“移锭”、“卖锭”。同时要严格控制新增能力,防止一边压、一边涨。
纺织压锭已经搞了好几年,但总量并未压下来。据统计,1991年底全国棉纺锭为4192万锭,到1996年,全国还有棉纺锭4171万锭,仅减少了21万锭。原因何在?关键是纺锭并未真正敲掉,而是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
必须明确的是,压缩落后棉纺锭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总量过剩的矛盾,同时也是要解决结构的矛盾,通过压锭来促进棉纺企业的资产重组,增资减债,减人增效。因此,压锭、减人、增效是扭转纺织行业亏损势在必行的举措,要坚定不移地去实施。千万不可把压锭、减人、增效当作临时措施,等待、观望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这次压锭的部署是全国一起行动,既压沿海,也压内地,防止出现过去压锭中只压沿海,不压内地,或先压沿海,后压内地,结果沿海压下来的锭子大多转移到了内地的现象。
据了解,目前压锭的范围和企业都已确定。沿海省市要压缩480万锭,今年准备,明年推开,后年扫尾,内地要压缩520万锭,今明两年准备,后年推开,2000年全面完成。
妥善安置好富余职工是压锭的头等大事。据了解,每压缩1万纺锭涉及到600个工人的分流,因此,要在3年内压缩1000万纺锭,解决好60万职工的分流是压锭工作成败的关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