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努力加强亚太地区企业间的广泛合作——在亚太经合组织公司总裁高峰会特别延长会议上的演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6
第1版(要闻)
专栏:

  努力加强亚太地区企业间的广泛合作
——在亚太经合组织公司总裁高峰会特别延长会议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我感谢克雷蒂安总理的盛情邀请,使我有机会出席今天的会议,与大家共同探讨加强亚太地区企业间合作的课题。
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期。二十世纪,人类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推动亚太地区以昂扬的姿态进入新世纪,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本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使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投资自由化相互促进,以利实现亚太各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中国愿为此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一九九六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我提出在亚太经合组织范畴内建立一个科技工业园区网络,以鼓励本地区的经验交流与信息沟通。中国已向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开放了四个国家级科技园区,在北京还开放了拥有先进设施的环境保护中心。这些都显示了中国对促进亚太经济技术合作的积极态度。
现代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科技研究和开发的生力军。加强亚太地区企业间的合作,是加强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基础。
加强亚太地区企业间的合作,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一是要以本地区企业的共同发展为宗旨,以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惠互利为基础,坚持对话协商,承认多样性和灵活性,寻求建立新型的合作机制;二是要兼顾各国、各地区企业的不同需要,公平合理地处理企业间的利益关系;三是要制定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政策,排除各种人为的限制和歧视性措施。可以相信,通过不断实践和努力,亚太地区企业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一定能够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
中国自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年均增长百分之九点八。我们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现在,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为亚太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保持本地区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不久前,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心把邓小平先生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大会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的目标是,到二○一○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现有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八百多万个,其中国有企业三十万个。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我们正在积极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包括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发挥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矛盾和困难,我们正在积极加以解决。我们相信,有正确理论的指引,有改革以来积累的丰富经验,有先试点后推广的渐进方法,有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对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正在对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促使它们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创新体系。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长期基本国策。我们正在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中国将继续稳步开放市场,加快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开放步伐,逐步开放金融、保险等服务领域;进一步健全涉外法规体系,保护知识产权,完善贸易投资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权益,实行国民待遇,为中外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对符合中国产业政策,能带来新技术的外商投资项目的设备进口,中国将重新实行必要的优惠政策。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外国企业要进入中国市场,要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仅有资金优势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靠先进技术的优势,靠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中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大部分商品价格已由市场来决定。这些也可以说是我向诸位提供的重要经济信息。
今天在座各位代表的企业,都是亚太乃至世界上有实力的企业。欢迎大家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同中国进行广泛的合作,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中加强合作。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
让我们面向未来,抓住机遇,共同努力,为促进亚太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本报温哥华十一月二十四日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