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百年老店一朝破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6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百年老店一朝破产
本报驻日本记者张国成
进入11月,东京的街头陆续出现了圣诞、新年的装饰,给这座东方大都会增添了几分节日的色彩和生气。但是今年与之俱来的却是日本金融企业接连破产的坏消息。人们震惊不已,忧心忡忡。今年东京岁尾的气氛显得更加严峻。
在三洋证券公司和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破产后,就曾有人预言将有更大的证券公司破产。22日,坐落在东京中央区的山一证券大厦成了新闻界关注的对象。研究破产对策的山一证券公司临时董事会还在进行,电视台已中断正常节目,播出了“山一证券公司破产”的特大新闻。晚间出版的报纸惊呼,“破产风袭击百年老店”、“不信任、失望,日本列岛阴云笼罩”。
山一证券公司1897年创业。经过百年经营,终于发展成为拥有资本1266亿日元,吸收客户资金24万亿日元,下属33个子公司的“山一集团”的龙头企业。在日本证券界继野村、大和、日兴之后,山一是排名第四的大型证券公司,在国际证券业界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造成山一破产的原因大致有两点。第一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第二是山一证券公司经营不当。“泡沫经济”时日本资产的虚幻膨胀使山一公司在“泡沫”破灭后背上了巨额债务。“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证券市场又陷入了长期萧条。山一公司的经营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1995年3月决算,出现了506亿日元的赤字。今年3月决算时,赤字达到了1647亿日元。今年9月的中期决算时,仍出现了27亿日元赤字。山一成了9月中期决算时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中唯一的赤字户,如果说,“泡沫经济”的发展与崩溃是山一公司破产的客观因素的话,那么,经营不当则是山一公司破产的主观因素。在经营不当中有不善经营和违法经营,山一公司两种情况都有。过去山一公司以善于经营法人投资闻名于日本证券界,因此有“法人的山一”之称。但1991年由于涉嫌向“昭和租赁公司”填补损失的违法经营,被迫改组了公司的法人事业部门。由于经营不善,改组后的法人事业部门的经营每况愈下。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几年下来,山一公司的债务总额已超过3万亿日元。如果再加上30多家子公司的债务,总额将超过6万亿日元。一个企业集团负有如此巨额的债务,在日本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
已经身处逆境的山一公司今年春天又曝出了参与向“总会屋”提供资金的丑闻,使公司的信誉、形象再次受到严重破坏。金融机构,信誉为本。11月,市场资讯对经营和信誉、形象均不佳的山一公司均作出了强烈反应。11月19日,山一公司股价跌到了每股58日元的最低点。11月21日,美国一家权威性的企业信誉评估机构宣布山一公司的信誉程度已降到了最低等级,结论是“不宜再向山一公司投资”。面对这一结论,就连与山一公司关系最为密切的日本富士银行都离他而去。山一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筹资已面临绝境。11月22日,日本大藏省宣布山一公司有2600亿日元的“账外债务”。所谓“账外债务”就是将贬值的债券按原价入账,再通过倒卖将损失转嫁给他人的一种违法行为。根据日本证券交易法,政府有关机构可吊销山一公司的营业执照。人们注意到,山一公司举行临时董事会与大藏省宣布此事是同一天。这恐怕不是巧合。
24日,山一证券公司总经理野泽正平声泪俱下地宣布公司破产。大藏省和日本银行同一天宣布启动特别资金,以保护在山一公司投资客户的利益。受这一事件影响,当天东京股价和日元汇率双双下跌。股票价格一时跌幅达800日元。山一公司在日本的100多个支店今天开始办理各种有价证券和信托投资的偿还与解约业务。大约7500名山一公司的职员面临解雇。
日本最近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公司破产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震荡,成了岁末日本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些金融公司破产不是偶然的。正如一位日本经济学家所说,这实际上也是宣告了日本封闭、保守的金融制度的破产。日本的金融界和金融市场至少比欧美落后了20年。由于封闭保守,使企业没有优胜劣汰。山一公司早在1965年就曾濒临破产,由于政府的保护,才得以维持下来。由于封闭保守,日本的金融企业缺乏公平竞争。“黑箱作业”的惯行,使各种金融丑闻层出不穷。目前日本正酝酿着到2001年实现全面的金融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日本金融界实现“自由、公正和国际性”。改革后,准入日本市场的外国金融机构将迅速增加,日本金融界同行间的竞争也将趋向激烈。因此,淘汰那些不良企业出局是必然的。日本舆论表示希望,最近一系列金融机构的破产是日本金融体制走向健全的“阵痛”。(本报东京11月25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