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为了肉食更精美——记浙江农大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詹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7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了肉食更精美
——记浙江农大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詹勇
本报记者陈祖甲
今年8月中旬,是詹勇激动而又难忘的日子。就是这一天,由他主持研究的糖萜类饲料添加剂,通过了由国家科委主持的国家级鉴定和验收。从此,他踏上人生新的一步。
多少年来,为了保护畜禽的生长,防止疾病的伤害,人类在饲料中添加了抗生素。可是,经过多年的应用,它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显著。常用抗生素助长了病菌的耐药能力。这类可恶的东西很乖巧,一二次搏斗可能全军覆没。而在搏斗中获得新生的病菌却增长了抗药能力,它们顶住了杀菌卫士的攻击,继续威胁畜禽和人类的健康。为了保护畜禽,人们有时不得不在饲料中加大抗生素的添加剂量。结果,病菌确实被灭杀了,可畜禽体内还残留着不少抗生素。我国出口日本的肉鸡,曾发生过因为残留的抗生素超标,而被退了回来的事例。这是多大的损失啊。
詹勇是1982年从浙江农业大学畜牧系毕业的。以后,他在学校里做一些基础研究工作。畜禽的成长,一天也缺不了饲料。而饲料中又免不了加入相当数量的多种添加剂。就像人类的饮食,除了米饭、馒头、面包等主食之外,更需要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对饲料的添加剂的要求是效力高、成本低。詹勇同几个年轻人在大量的饼粕资源中做筛选工作。他们了解到因抗生素残留而造成肉鸡不能出口的事例,心想怎能让国家再受损失。经过几年的苦心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代号为801的饲料添加剂,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以替代抗生素。
由詹勇主持的课题组成立了。课题组以年轻人为主,有关的医药学、畜牧学、生命科学的老专家来鼎力相助,更加生机勃勃。他们对新的添加剂按国家一级产品设计研究程序,从理化机理、生物活性、饲料养分、毒性毒理和工业化中间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尽管国家投入的经费略高于其他的资助项目,但具体操作时又感到不足。詹勇他们在学校承包一个牧场,建立实验基地,将盈利投入科研。就是这样,有时出差还免不了自己掏点腰包。他们说,不管别人怎么评论,这是一件对国家有益的事,任何困难也不害怕。课题组目标一致,精力凝聚,没有做不成功的事。
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研究的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成功了!按每公斤饲料中加入250毫克—750毫克的糖萜类天然提取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养殖5000多头猪、9000羽肉鸡,同几种添加抗生素的饲料作对比试验,经专家验证,其效果优于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后经生产180吨糖萜类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经济效益良好。鉴定会上,专家们认为:糖萜类饲料添加剂的研制成功属国内外首创。该产品具有调节动物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血液中睾酮含量、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增强消化酶活性。总体成果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