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弘扬中华文化的窗口——访华盛顿一所“希望中文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7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弘扬中华文化的窗口
——访华盛顿一所“希望中文学校”
本报驻美国记者张亮
一个星期日的下午,记者驱车来到华盛顿郊外的一所中学。望着眼前熟悉而又亲切的景象,脑海里顿时出现一个问号,这是在美国吗?
环顾校园,目光所及几乎都是中国人。衣着潇洒的年轻家长,还有背着书包的男孩女孩。下车后,他们便匆匆向教学楼走去。听口音,他们来自祖国的东南西北。此情此景,与几年前记者在北京带着女儿上周末绘画班时简直没有什么两样。
这就是最近几年在美国兴起的“希望中文学校”之一。大华盛顿地区希望中文学校理事会理事长蒋亚洪博士告诉记者,“希望”二字取自国内的“希望工程”,所不同的是,国内的希望学校是为贫困地区儿童而建,这里的希望中文学校则是为没有机会系统学习中文的新一代移民的孩子所设。
蒋博士陪记者参观了几个班。教室是租用的,22个班,总共400多名学生。每个星期日下午上两小时中文课,还设音乐、舞蹈和绘画等课程。学生基本按年龄分成不同的班级,从学前班到六年级。无论哪个教室,老师都讲得生动活泼,学生们个个聚精会神,偶尔还可以看到几个蓝眼睛、白皮肤的孩子。在这里,以讲授汉语拼音、简体字和普通话为主。孩子上课时,家长们则分散在校园里忙自己的事。
学校理事会的成员都是家长们选出来的,校长由理事会任命。教师需经过考核和面试后聘用,还有试用期。这里的师资力量很强,有些人来美国之前是大学讲师。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在中文学校授课只是业余兼职。除了教师适当有点报酬外,校长、理事和其他工作人员都是义务劳动。每个星期天,他们基本上把时间都用在中文学校了,而平时也需花不少精力。
创办希望中文学校是家长们的迫切需要。随着旅美学子的不断增加,其孩子的中文教育已提上日程。家长绝大多数是专业人士,天天上班。孩子在美国学校读书,没有比较系统地学习中文的机会。由于共同的需要,大家自发建起了希望中文学校。现在,华盛顿地区就有3所,全美国有近百所。
记者参观的这所中文学校采用的是国内编写的小学教材。下课后,记者碰上两位教师。她们说,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家长们也积极配合和支持。教材水平也挺高,但有些内容不大适合这里的学生,她们期望能有一套更适合这些孩子的教材。其中一位教师还从提包里拿出一沓学生作文稿给记者看,说不久将正式出版。记者问一个孩子,“你为什么要学中文?”他笑了笑,用英语回答说:“爸爸妈妈说,下个世纪中国将会成为巨人,所以我应该学会中文。”看来用中文表达还有点困难。
谈到创办中文学校的目的,几位家长说,作为在海外的学子,必须教育下一代了解和懂得中华优秀文化,他们的根还是在中国。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是会被别人瞧不起的。另外,中国国力日益强盛,中美两国间的经贸和科技交流不断扩大。这些在美国的孩子将来在这方面大有可为。而且,美国人才市场的竞争又非常激烈,懂得中国文化和语言显然比别人更居优势。
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从家长们的言谈中可以看出,把希望中文学校办得更好是大家的共同心愿。这些中文学校,如今已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和促进中美教育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本报华盛顿11月25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