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阅读
  • 0回复

贫困地区发展市场经济之对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01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专论

  贫困地区发展市场经济之对策
李纪恒
内容提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教育、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进一步转变观念,培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坚持不懈地苦干实干,这是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贫困地区必须突破难点,奠定市场经济基础;充分利用自身的某些后发优势,建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系及其布局;从实际情况出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市场经济活力。
由于贫困地区发展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步子也不大,使经济社会难于快速发展。据调查研究表明,当前贫困地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加强引导,培植市场经济观念
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实践表明,贫困地区要改变面貌,关键要增强脱贫致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经济体制的转变。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些同志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很不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应当看到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与商品经济观念相矛盾;“等、靠、要”的心理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等格格不入。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观念转变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也是一个自觉的过程。一般说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比较漫长的岁月,随着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市场经济观念渐渐自发形成起来。而对我们来说,不能等待市场经济观念自发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通过有计划、有的目的引导,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完成这个过渡,必须尽快地转变观念,形成一种自觉的行动。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党和政府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引导,使他们不断增强商品经济意识,为发展市场经济创造条件。
政策本身是带有强制性的一种导引工具。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对贫困地区发展市场经济实行倾斜,鼓励其发展商品生产,规范人们的市场行为和经济秩序,从而引导人们走上市场经济轨道。还要加强利益引导,让广大群众能够获得实在的利益。所以,政府应当制定具体政策,扶持群众发展市场经济,使他们真正获得收益,使其生活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这就能够使他们树立信心,形成共识。列宁曾指出:“我们知道,革命是要靠实验和实践才能领会的;只有当千百万人万众一心、一致奋起的时候,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列宁全集》第27卷第476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新的革命,只要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其深刻意义,他们就会为发展市场经济而努力奋斗。
突破难点,奠定市场经济基础
多年来,贫困地区在努力探索发展市场经济的路子,并在农业等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的来说,进程比较缓慢,其深刻的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十分脆弱。改革开放以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虽有进展,但落后状态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很不适应,形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对外开放和市场体系的形成。又如农业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基础,但农业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且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商品率很低,不少贫困地区农业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状态。由于贫困带来的群众生活质量不高,也直接制约了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市场发育。贫困地区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劳动者素质低的问题,由此造成了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优势产业,缺乏竞争力。
以上种种,是贫困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主要难点,必须认真研究解决。首先,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强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这要有战略眼光,宁可牺牲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今后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地推进小城镇建设,通过小城镇的内聚作用和辐射功能,沟通城乡市场,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贫困地区的工业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其进一步的发展又受到农业落后的制约。农业搞不上去,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启动和运转。当前,贫困地区在发展粮食生产上制约因素较多。过去片面盯着粮食生产,结果不仅粮食上不去,温饱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且严重限制了其它各业的发展,这个教训应当记取。贫困地区发展农业,一定要以效益为核心,在尽力抓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突出地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全面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林、牧、副、渔各业,这是农业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当前贫困地区还必须把解决温饱问题提高到建立市场经济基础的高度来认识。生存问题不解决,贫困地区发展市场经济就没有基础。为此,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切实把扶贫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经济,培植各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确保贫困地区有解决温饱的稳定基础。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由穷向富的方向努力,这便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条件。
贫困地区更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发展战略,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技术条件和智力支持。在这方面,既要放眼未来,又要立足当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求得突破。从长远看,要坚持搞好智力开发,增加智力投资,发展和普及基础教育,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加速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当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掘和利用人才,鼓励那些有才能、有志从事经济工作的人走上发展市场经济的战场,带领群众发展商品经济,并创造一个积极吸引人才、大胆使用人才的环境和机制。如采取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等形式,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工作。只有改善人才结构,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变了科教落后状况,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推动市场经济发育。
发挥优势,构建市场经济体系
分工和协作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特征。市场经济要求对资源实行优化配置,通过分工和协作,实现以最少的投入和消耗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贫困地区不能跟在发达地区之后亦步亦趋,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建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结构及其布局。众所周知,借助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其转移的有利时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能够比较快地走出经济落后状态,进而这些国家和地区赶上或超过先进国家和地区。人们称此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这是就世界经济运动而言的。人们只要站在辩证法的理论高度,客观、全面地加以考察,就可以看到贫困地区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也具有某些后发优势,因而,也要认真探寻、利用其优势:这些地区原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很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包袱不大,有利于国有经济的重组和结构调整,同时可以大力发展其它经济成分。今天,它可以运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根据邓小平同志确立的共同富裕的方针,争取中央和发达地区的更多支持与协助,有计划地吸收其转移的某些初级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及发展有自己特色的商品经济,还可以借鉴利用发达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避免它们所经历的失误等。还有,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导向,政策的倾斜对市场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家确定了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西部发展的政策,为贫困地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其配套市场经济体系创造了条件。“九五”期间及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将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积极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地区投资;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等。随着以上政策性措施的逐步实施,必将给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应看到绝大部分贫困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水能、林业、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具有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潜力,便于形成新的投资场所和专业商品市场,发展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
据调查研究,在新的机遇面前,贫困地区的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建立支柱产业,并以支柱产业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是要集中力量,重点开发,配套建设,形成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的资源型工业体系,发展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从中寻找经济起飞的突破口,逐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林牧业及其加工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系,把种养和农产品深加工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围绕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发展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和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而且有广阔的市场,投资少,见效快,成功率高。三是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要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建立合理的劳务输出体系。总之,贫困地区要通过努力,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从而逐步构建有特点的市场经济体系。
集约经营,增强市场经济活力
与发达地区相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一般性后果在贫困地区更有比较严重的表现,它必须实现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才可能增强市场经济活力。为此,贫困地区必须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根据贫困地区的现有国民经济基础,加快企业技术改造。通过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提高其生产能力,提高其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新建项目必须有比较高的起点,即要在规模和技术含量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其次要围绕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节约中求得良好效益。决不能因为急于改变落后面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短暂的快速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更为恶劣的生态环境。通过以上这些努力,贫困地区将会逐步走上集约型增长之路。然而,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差,对集约经营不能要求过高,步子不能太急。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粗放经营还是必要的。如,为了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应多注意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产品;为了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在某些产业上偏重于增加产品数量,也是不可避免的。总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以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急于求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