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牵挂你的人是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01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牵挂你的人是谁
〔报告文学〕
曾凡华
当年,极富同情心的马克思,在访问贫民窟时,常常忍饥挨饿,摸出仅存的几个便士,塞到衣衫褴褛的孩子手中,还骑士一般去解救被喝醉酒的丈夫殴打的妇女。正是这种伟大的同情心,成为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一个导因。困窘中的马克思天才地揭示了资本的秘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中找到了打开社会主义大门的钥匙。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几经挫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富强之路。但是,在鼓励致富的同时,如何处理贫富间的差距,如何以富帮穷,使之走上共同富裕的路,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随着“希望工程”、“智力支边”等扶贫行动的相继而起,辽阳市的领导干部采取与贫困户建立联系点的方式,实施扶贫工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丰富了马克思关于“人民公仆”的概念。

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市委书记傅克诚到河栏镇一个村子检查工作。一进村,他就问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乡亲们日子过得咋样?”
“温饱问题解决了!”村支书说。
傅克诚兴冲冲地刚转了半个村子,就发现有一家快揭不开锅了——母女俩蜷缩在炕上,十冬腊月还穿着单裤……“好久没来这家,没想到……”村支书嗫嚅着,脸面有点挂不住。
傅克诚没有过多责怪他。回到市里,傅克诚连夜召集民政部门有关人员开会,布置他们搞一次全市贫困户普查。数字很快就上来了:全市仍有一万多户贫困家庭。
穷苦人出身的傅克诚失眠了。
改革开放的劲风,使得辽阳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可还是有那么多父老乡亲没能走出贫困的阴影。作为在这方土地上长大又在这块土地上为官的他,内心里的愧疚是可以想象的。如何帮扶这些家庭尽快脱贫,使之跟上奔小康的步子呢?除了加大人民政府的扶贫力度之外,可否通过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一人帮一户地建立起一种联系制度呢?
他的想法,得到了市委常委的赞同。
于是,市里五大班子的领导率先行动,采取与贫困户交朋友、结亲戚的方式,开展扶贫活动。
傅克诚结的穷亲是兰家镇泉水村徐长任。
一走进徐长任那破落的小院,傅克诚心里一阵酸楚。年过古稀的徐长任迟暮丧子,儿媳妇他嫁,老两口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孙子艰难度日。
傅克诚从刚刚领到的薪金中拿出500元,塞到老汉手中,要他让辍学的孩子先上学。
徐老汉颤巍巍地接过钱,不知说什么才好。
“你们拿工资的人,自己也不宽裕呀!”半晌,他才憋出这句话。
傅克诚坐在老汉家冰冷的炕沿上,先听他倒了半天苦水,然后又帮他想脱贫之策。临走时,傅克诚已注意到房顶的漏缝以及老人的气管炎症,心里在盘算着房屋的修缮和老人治病的问题。
从此,作为辽阳市委书记的傅克诚,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还常常牵挂着泉水村这户“穷亲戚”,每到刮风下雨、时序更替,这种牵挂便变得愈加沉重。这不,眼下,当入冬的第一场大雪刚下,傅克诚就抱着棉被、带着药品,在凛冽的风雪中敲开徐老汉修缮一新的小院的柴门,徐老汉再也止不住两眼的泪水……

踏着厚厚的积雪,市工会副主席王素彬也来到一户陋巷人家。她放心不下这家人。虽说贾宏姿的两个女儿一个上了大学,一个参加了工作,使这苦命的女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但多年来结下的“亲情”,让王素彬对这家人总是有些割舍不下:大雪封门,贾家的过冬煤备足了吗?越冬的白菜储够了吗?
想起刚进这个“扶贫联系点”,王素彬的心就凉了半截。原指望帮贾家上一个致富项目,再帮贾的大女儿找份工作,脱贫就有望了。没想到高中毕了业的贾家大女儿并不想工作,仍想继续深造;而贾宏姿本人又患了败血症失去劳动能力……
王素彬挖空心思也没想出别的脱贫之招,只好与丈夫商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他们一把。
一心想通过上大学改变家境和自身命运的贾家大女儿高考落榜,王素彬耐心地安慰她,并掏出钱替她交了补习费。次年高考仍未如愿。王素彬一如既往地支持她继续补习,鼓励她在逆境中努力进取,使她在第三年终于考上了大学。
王素彬把扶贫的切入点放在帮扶贾家解决温饱、支持贾家大女儿念完大学上。平时,她三天两头地给贾家送米、送油、送衣物,每月还定期给贾家大女儿寄去生活补贴费;过节,还特意给两个女孩各买一套新衣服。春节到了,她把贾宏姿一家接到自己家中一起过年。除夕之夜,也没忘给贾的两个女儿一人一百元压岁钱……
回去之后,贾的女儿给王素彬写了一封信,她在信的末尾,满含深情地写道:“……我们家举目无亲,往年只能给远处那有着菩萨庙的大山拜年,却未能得到佛的保佑;今年我们不拜佛了,却体验到了‘亲人’的温暖。我们多么感谢党,感谢党教育出来的好干部啊!”
王素珍的爱如一团雪花,不被人注意,却滋润着一角干渴的土地。

在皓皓照人的雪光里,一辆驴车吱吱扭扭地进了小西沟村。驴车上那两个亲亲热热唠着嗑的中年汉子,一个叫王国臣——小西沟村出了名的困难户;另一个是辽阳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曹庆奇。
今天,王国臣卖了山货回来,非要拉“好兄弟”曹庆奇喝一杯。因为他高兴。的确,这两年他养猪、卖猪崽儿,种花、卖花,采山果、卖柴,毛收入达两万多元,不仅还清了旧债,连来年买饲料、化肥的生产基金都备得足足的;春节,还能自个杀头年猪过个热闹年。
曹庆奇也高兴。这个被人称作“扶不上墙的烂泥巴”的王国臣,终于脱离贫困的泥淖,挺起了腰板。
可是两年来,为了帮扶王国臣,曹庆奇真是操碎了心。第一次去王国臣家,曹庆奇心就凉了半截:破瓦房四面透风,炕面露土,被子烂出棉絮。王国臣蓬头垢面,妻子满脸阴霾;孩子身上穿的,简直如鹑衣百结……
面对这种状况,曹庆奇觉得,当务之急是要帮王国臣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帮他选好致富的路子。他把王国臣请到自己家里住了两天。就在屋前的石阶上,曹庆奇和王国臣并肩坐在一起,分析家庭经济形势,商讨治贫致富战略,最后拟定了以“畜牧业”带“农业”,以“副业”促“正业”的行动方针。
曹庆奇先给王国臣买了三只猪崽儿,把那头叫驴换成骒驴;接着又给弄来许多花籽,教王国臣种花、养花。春夏之交,他捎信给王国臣:城里农贸市场的山菜、山蘑俏着呢!于是,王家两口子就插空上山拾山菜、山蘑;秋去冬来,他又亲自跑来告诉王国臣:城里的榛子正卖好价钱呢!帮着王国臣把积攒的榛子运进城;王国臣卖了点钱,把饲料买足,猪一个劲长膘;肥一多,地里的庄稼也水灵了。待到秋后一结算:竟成了“万元户”!
王国臣眉开眼笑了。但他毕竟文化低,有了点钱,便“烧包”,与人打赌喝酒,醉倒在路上,落下个脑血栓,胃也出了毛病,一下子把钱花了个光。没了钱,就狠心将快要下崽的大母猪贱卖了……
曹庆奇得了讯息,忙跑过来用钱将母猪赎了回来——没几天,这母猪就下了16个崽儿,转手卖了1000多元。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那天,王国臣耕地回来,驴受惊尥了他的手,他一时火起,抡起锄头就砍。驴受伤后得了破伤风,几天不吃食,奄奄一息。“它一死,我也不想活了!”王国臣哭着对曹庆奇说。
曹庆奇气得真想甩手不管了。可不管又于心不忍,他不帮谁帮?曹庆奇撂下手中的事,替王国臣找了高级兽医师,又跑了好几家医院和兽医站,买齐了足够的血清和药品,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竟奇迹般地将驴救活了。
王国臣又高兴又羞愧,涕泪双流地拉着曹庆奇的手说:“兄弟,你救了驴也救了我一家,这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报不完!”
曹庆奇笑着说:“什么报不报的,一家人别说两家话!”
……此刻,驴车拉着他俩进了院门。王国臣的妻子乐呵呵地搓着手在等着他们。曹庆奇看见这熟悉的小院拾掇得规规整整,炕烧得暖暖的,新换的窗玻璃贴上了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的剪纸,心里甜滋滋的,酒还没喝脸上便有了几分醉意。

下班时间,市声甚嚣尘上。
冰天雪地里,一个柔弱的女声特别悦耳:
“擦皮鞋嘞!”
擦皮鞋的女子叫陈玉清,本是辽阳第一针织厂的职工,三年前,因厂里严重亏损停产而下岗。这对很早就失去了丈夫、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她来说,等于断了唯一的经济来源。陈玉清只好走街串巷卖点油盐酱醋谋生。收入实在太少,还得供孩子念书,就去医院当清洁工,生活还是难以维持。后来改行卖针织品,又差点赔了本。
在这样的苦熬中,大儿子考上了锦州医学院。当儿子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她面前时,当妈的真是喜忧交加。喜的是,孩子知道在艰难中自强,考取了大学;忧的是家徒四壁,哪有钱供他上学呀?一想到这,她便暗自落泪。儿子看出了她的心事,对她说:“妈,别难过,家里困难,我不去念了。在家帮你挣点钱,以后让弟弟上大学吧!”陈玉清一听,心里更难受。就在这左右为难的当儿,市纺织总会党委副书记张东辉找到家里来了。
冷丁见到上级领导,陈玉清真有些手足无措。当得知张东辉是按市委关于建立扶贫联系点的要求,特意来帮她解决困难时,她心里感到一阵温暖:党和政府还没忘记我们贫困职工啊!张东辉先和孩子聊了半天,回头才对陈玉清说:“别着急,孩子的事我来想办法。”临走,张东辉留下几百元钱,说:“给孩子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等我把学费筹够了就送过来!”
果然,没出几天,老张就把一沓票子交到孩子手里:“安心去读书吧,家里的事有我呢!”
大儿子高高兴兴地去锦州上学去了,陈玉清又开始为往后的生计犯愁。
过了些日子,老张又来了,一进门就高兴地说:“老陈呀,我帮你找了个挣钱的好工作!”
“什么好工作?”陈玉清喜出望外。
老张将一口木箱子摆到她的面前。她打开一看,全是擦皮鞋的用具!她的心凉了。自己穷是穷,可一个女人家去大街上给人擦皮鞋,总有点难为情……
张东辉看穿了她的心事,便笑着开导她,给她讲道理,使她打消了顾虑。
原来,老张经过多次市场调查,才为她选择了擦皮鞋这一扶贫项目。不仅为她办理好了各种手续,还给她选好了擦皮鞋的摊位。
陈玉清终于背着工具箱来到了闹市中心。
刚开头由于技术不熟,来擦皮鞋的不多。张东辉一有工夫就到摊位上帮着张罗,或者伸出脚来,让陈玉清在自己的皮鞋上练基本功。他还把许多熟人拉过来擦鞋,并在许多场合给她做“义务广告”……
就这样,陈玉清擦皮鞋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她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每月能挣一笔可观的收入,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

下雪,对辽阳佟二堡信用社主任艾永锡来说,有一种矛盾心态:天越冷,镇里皮货市场的买卖越红火,货币流通量就大,信用社的营业额也会水涨船高。从这点上说,他是“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可他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在感情上又很怜念那些茅寮里贫寒的父老乡亲们。此刻,艾永锡用自行车推着一套液化气罐具,上了太子河高高的河堤。这会儿,他就是去给自己的扶贫联系户送液化气罐具的。下了堤,拐过那口上了冻的水塘,他躬身进了这间屋檐悬满冰梭的土房。土房曾被洪水冲塌,是在艾永锡的帮扶下重建起来的。主人邹学刚正在屋里织手套,那台小型织手套机也是艾永锡帮他上的脱贫项目。见艾永锡雪人儿一般进了门,邹学刚忙叫他上炕暖暖身子。
“这大雪天,你还赶来看我……”
“我给你弄了套液化气罐具,老两口想吃点啥做起来也方便!”
“没想到,我这辈子还有这好的福气!”
“你老为革命流过血,可如今还在为温饱操劳,我们做后辈的心里不安呀!”
艾永锡这番话,是发自内心的;他对邹老的尊敬也是发自内心的。邹学刚在抗美援朝中负伤致残,回到农村后,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也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水灾之后,他更是一贫如洗。但贫困不能磨灭一个人高贵的品质,他仍然坚持生产自救,不向上面伸手。别人问他,他总是说,国家这么大,要办的事也多,我这么点困难,能克服!
艾永锡明白,帮扶一家只是一家;只有帮扶一村一乡脱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他运用信贷的杠杆作用,帮扶9个乡村企业脱贫致富,实现年产值720万元,利润104万元。为此,艾永锡倾尽全力,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西三家子编织厂由于生产工艺不配套,双层编织袋内衬的塑料膜货源紧张,造成半成品积压多,加上织机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产品质量总是上不去。艾永锡先是帮助企业领导制定了改进生产的措施。之后,信用社适时发放贷款,让其添制吹塑机,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配套生产线;同时实施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的管理机制。企业走出困境,呈现新的生机与活力。另一家群乐床罩厂也因经营不善,效益逐年下降,厂子一度停产。艾永锡先低息贷款10万元,让其购买原料,使机器运转起来。然后亲自去厂里帮助研究改进措施,还拿着样品走访用户单位,征求意见……这个厂终以优质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被省里评为特级信用企业。大伙说:艾家老大没忘本,办事总想着穷乡亲!
贫困和富裕的社会构成,已延续数千年。自从托马斯的“乌托邦”与圣西门的“人人都是‘富人’”的理想落空之后,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才使这种空想走向现实。今天的中国已经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长期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因此,扶贫,便成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辽阳市以个人行为为主、与贫困户建立联系点的制度尽管有待完善,但它提供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