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为下岗职工办一个夜市——龙口市工商局的几则小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6
第11版(职工天地)
专栏:职工之友

  为下岗职工办一个夜市
——龙口市工商局的几则小故事
洪坛郑岩治明
走进营业面积足有5万余平方米的山东省龙口市胶东商城,迎面看到几个醒目的大字:有事请找工商。龙口的市民都说,这几个热情的大字浓缩了市工商局全体干部发展当地市场经济、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赤诚之心。
      让利给龙口百姓
1997年,在经济体制的转轨与改革中,龙口市又一批职工下岗了。面对他们那一张张惶惶不安的面孔,市工商局长王武才站在全局的角度主动向市政府请缨:开办夜市,使下岗职工在这里实现经营自主,同时还可活跃全市的市场。
“老王,你可为市政府解决难题了。”市长拍着王武才的肩膀说:“你有把握办好这件大事吗?”
“有。”王武才肯定地回答,但有两个条件。他向市长伸出两个指头:第一,市政府要下决心把最繁华、设施最好的南大街、西大街拿出来办夜市。第二,有关部门要协同作战,谁也不许乱收费、乱揩油,真正让利给龙口百姓。
一番激烈而认真的讨论后,王武才的两个条件被市政府接受了,要求是一周内必须把夜市搞起来。回到局里,王武才快刀斩乱麻,率部下昼夜奋战,规划市场、确定摊位、办好各种必要手续。局里又挤出24万元经费,为1公里多长的夜市安装了一串串的彩灯。一周后,夜市正式营业。并通过电视向各界宣布:夜市除每日每个摊位收取0.5元的卫生费外,不收其它费用。夜市让利给群众的消息轰动了龙口全市,从开张第一天的100多个摊位,很快便发展到几千个摊位。水果蔬菜、百货图书、饮食娱乐,经营品种达几百个。据统计,在这里摆摊经营的人70%是下岗和在岗职工,每月纯收入在600元至3000元之间。
      办事容易请吃难
王武才是1992年底到龙口市工商局当局长的。上任不久他发现,少数人利用管理市场之便,今天要个体户一包烟,隔几天又从摊上拿走一捆大葱或两棵白菜,东西不多影响坏。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先后荣获省市劳动模范称号的王武才被激怒了。市工商局党组决定:从嘴、手、腿三个环节抓廉政。即:要求全体干部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同时,局里拨款十多万元在各基层所建起了小食堂,规定每个干部中午必须在食堂就餐。针对社会上某些人往往从工商干部家属身上打开缺口搞不正之风的新特点,龙口市工商局党组还在“三八”节、春节等节日前召开干部家属座谈会,通报全局反腐倡廉的情况和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家属们不收礼、不吃请,协助自己的亲人在家庭筑起反腐倡廉的“第二道防线”。
由于措施得当,现在龙口市工商系统已基本杜绝了吃请收礼和“管卡要”的现象,热情为群众和社会服务蔚然成风。
      为民解忧不分内外
要实实在在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多年来,龙口市广大工商干部始终努力实践着这一宗旨。
1996年,一位姓高的个体户在建塑料加工厂时急需5万元资金进设备,否则工程停工将造成巨大的损失。缺这笔资金的老高急得直掉泪。这时有人提醒他:快去找工商局,他们会帮你的。抱着试试看的侥幸心理,老高走进了工商局。王武才听他讲完经过,立即亲自担保帮老高借到5万元资金。
工作千头万绪,为民解忧为先。在王武才和他的部下眼里,为群众排忧解难永远没有内外之分。1996年,龙口市委安排工商局承包山区里的一个贫困村,按规定承包期为1年。王武才去考察后觉得这个村基础较差,要想使这个村真正脱贫致富,不能蜻蜓点水。因此,王武才主动要求承包3年。进村两年来,工商局的干部千方百计为这个村搞规划,出主意,先后筹资建起了扬水站,解决了村民吃不上自来水的难题,还给每家安装了闭路电视,帮助村里改造了街道、发展起养殖业和种植果树业。
今年,这个小山村养殖业和果树均喜获丰收,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眼下淳朴的乡亲们最盼望的就是王武才和他的部下春节时去做客,唠上几句贴心话,亲眼看看他们生活的变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