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美丽的扫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6
第12版(文学作品)
专栏:开拓者的足迹征文

  美丽的扫帚
王平权
走进王金芳师傅的家,最惹人眼的是那把大得出奇的扫帚。
这是一把特制的扫帚,有三把普通的竹制扫帚那样大。一根笔直光滑的长木杆结结实实地绑在顶端,宽大的扫帚面上密密麻麻地缠绕着从编织袋上拆下来的尼龙丝条——红的、粉的、蓝的、绿的、白的,五颜六色,蓬蓬松松,把朝下竖在墙边,好像孔雀起舞时那一扇绚丽多彩的羽屏。
欣赏着这把漂亮的扫帚,我笑着问它的主人:“你把扫帚做得像件工艺品,舍得用吗?”“有啥舍不得的。鼓捣它成这个样子就是为了用嘛!”王师傅很认真地说。
今年六十一岁的王师傅,是河北省衡水市环卫处的一名清洁工。早些年他在铁路上工作,一次意外的事故,肠子被戳了三个洞,做手术截去了二十五厘米。单位领导照顾他,让他办病退回到了老家衡水。忙活了半辈子,乍一歇下来,王师傅觉得浑身闲得难受。于是在1991年的夏天,他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到人员缺乏的环卫处当了一名临时的清洁工,不想这一干就是六年多。
说起这把扫帚,王师傅如数家珍:“干啥就得琢磨啥。原来单位里配发的那种扫帚,清扫的面积小、速度慢,还容易把尘土激起来,惹得过路的人翻白眼。后来,我就琢磨着鼓捣成了这把大扫帚。用这家伙扫街,柔中有刚,经久耐磨,一扫帚出去就是一大片,又快又干净,那才叫痛快。”说着他转身又到屋中抱出一堆工具给我看:“这是用来清扫积水的;这家伙清理起石子、硬块儿什么的最应手;还有这铁钩子、铁铲子,是专门清除花池、绿地中杂物的……”
我掂了掂那把大扫帚,足有十来斤,便问:“这么重,用起来好使吗?”
“这得看你会不会用。照我的口诀来用,保准好使。甭看扫大街是个粗活,仔细琢磨也有门道。你看着———”他顺手操起大扫帚,边说边做示范:“要想扫得好,甩开膀子脱掉袄;要想扫得快,连推带拉拽;前推弓步走,横扫马步蹲;直推一条线,横扫一大片……”他一招一式地做着很有板眼,极富程序化,内含一股太极拳的韵味儿,叫人看了格外提神。
一套路数下来,王师傅的鬓角沁出了汗水。我感叹道:“耍你这把大扫帚,可是个力气活儿。”
“干活儿就不能怕出力,怕出力什么也干不好。活了这一把年纪了,我就念这样一个理儿:只要干上一件事,就要千方百计地干好,就不能怕出力流汗。”
听环卫处的同志介绍,王师傅当清洁工六年多来,一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所负责的路段,始终保持了“三洁、四净、五不、六无”的高标准,是全市的样板路。当初王师傅干清洁工时,家里人反对,亲戚朋友们也劝他享享清福。可王师傅却是你有千言万语,我有一定之规,照例是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在大街上成年累月挥动着他那把心爱的大扫帚。久而久之,便琢磨出不少扫大街的门道。按王师傅的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活儿。”
看着王师傅硬朗的身板和乐观豁达的神情,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幸福就是工作着。的确,王师傅是幸福的,他在为社会做出奉献的同时也找到了生活的真正乐趣,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重。现在,当地正在宣传、学习他爱岗敬业的模范事迹,新闻舆论称他为“新时代的时传祥”。王师傅工作时,经常有人给他端上一杯热茶、抱来一个西瓜、送上几筒饮料;还有不少人主动帮他清扫街面,维护卫生……
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王师傅推出三轮车,拉上他那一堆特制的工具,又要上街开始工作了。穿行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王师傅那把探出三轮车厢外的大扫帚,在微风的吹拂中,在晚霞的映照下越发显得耀眼,越发显得美丽。
做平凡的工作也要有开拓精神,王师傅不正是这样的人吗!
(作者单位:河北衡水市委外宣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