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为增加就业苦苦求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5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为增加就业苦苦求索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魏崴
欧盟关于就业的特别首脑会议于11月20日至21日在卢森堡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就业指导方针的草案。
就业指导方针又名“共同就业战略”,它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健康的宏观经济;有效挖掘内部市场潜力;大力改善劳动力市场和最佳使用地区结构基金。文件强调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努力实现男女就业机会均等。欧盟首脑还为此确定了一些具体措施。
但此间舆论的普遍反映是,会议成果虽然比会前预料的更为具体,但比较有限。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欧盟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首脑会议之前,欧盟举行过200多次不同级别的会议,提出了89个增加就业方案。今年10月1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包括19点指导方针在内的建议,作为首脑会议的讨论基础,其中包括在今后5年内创造1200万就业岗位,把失业率从目前的10.6%降到7%,以及将就业率从目前的60.5%提高到65%。但是,这些量化指标没有被会议接受,德国认为,人们不能根据法令来创造就业,各国国情有异,难以作统一的规定。结果,“数字目标”被搁置一边,而就业指导方针获得通过。这个结果表明,欧盟15国在确定起码的共同就业战略方面,仅仅显示出良好的意愿。
自从1994年12月埃森首脑会议以来,欧盟口头上或文字上一直把增加就业当成“首要任务”,实际上没有做成多少事情。3年来15国平均失业率徘徊在11%左右,迄今未能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就业之路。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条:首先是近年来成员国为了达到经货联盟的趋同标准,纷纷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减少国债,压缩公共开支,从而抑制了就业。“货币的欧洲”和“社会的欧洲”相互抵牾。如今,成员国中社会党执政的居多,法国带头要求在这两者之间谋求“新的平衡”。而要做到这一点,困难不小。
其次是成员国在就业政策上有分歧。不少成员国特别是德国主张,和失业作斗争是各国政府的事情;法国打算增加企业税收、增加公共资金来扩大就业,德国则表示反对,认为政府掏钱创造就业不可行。
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欧洲产业结构正处在痛苦的转型时期。工厂及办公室自动化的迅速扩展,导致严重的结构性失业,欧洲劳动力市场远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一方面是1800万的失业大军,另一方面是高技术人员短缺,许多失业者不能适应高技术、高知识的岗位。欧盟把增加就业的重点放在职业培训上,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再者,欧盟内部的劳动力市场过于封闭,所谓“人员自由流动”至今也没有完全实现,难以适应高度开放的信息时代。最后,高福利社会使劳动力市场不甚灵活,有些人宁肯失业也不愿意“低就”。
由此可见,欧盟和失业现象所作的斗争,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现在15国首脑能发扬一贯的妥协精神,在就业上取得了上述成果,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它在这方面摸索的经验,也许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有一定借鉴意义。
(本报布鲁塞尔11月2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