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6阅读
  • 0回复

分流两千人压锭三万六上海安达棉纺织厂减员增效扭亏有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1
第1版(要闻)
专栏:

  分流两千人压锭三万六
上海安达棉纺织厂减员增效扭亏有望
本报上海11月30日电记者钱江报道:十多天前,记者接到编辑部下达采访上海安达棉纺织厂的任务后,拨打114查号台询问该厂地址,得到的答复竟是:这家“新厂”还没有作电话登记。待到记者在浦东找到安达厂,才知道它的前身之一是去年还亏损3000万元的上棉28厂,而今年1月—10月已减亏至18.7万元,到年底有望扭亏为盈。这是艰难的转折,由两厂合并新组建的上海安达棉纺织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一举分流职工近2000人,占全部职工的40%,压锭3.6万个,初步实现资产优化组合,效益明显增长。安达厂压锭减员增效的做法,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好评。
去年6月,原上棉10厂和上棉28厂合并为共有8.8万个纱锭、2139台织机的安达棉纺织厂。合并前两厂家都有几十年历史,共有在职职工5000人,退休职工5200人。合并前的28厂已严重亏损,仅去年就亏损3000万元,企业失去活力。拥有2247名职工的上棉10厂则因地处浦东金融开发区,按市政建设要求必须动迁。这家上海纺织全能厂中唯一不亏损的单位,到去年9月停产前仍实现利润49万元。然而一旦动迁即面临全面停产,迫切需要寻找适合现有职工年龄结构的人员分流方案。根据这个情况,有关方面决定将两厂合并,实现资产重组。
根据上海纺织业总量过剩的局面,新组建的安达厂必须压锭减员,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增加效益。
国有企业改革难,首先难在历史包袱重、企业冗员多。安达厂的资产重组得到了有力支持。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去年7月成立的“再就业中心”为企业改革构筑了“缓冲地带”,至去年10月就接收、“托管”安达厂分流出的1256名职工,减轻了企业的压力。
安达厂从一开始运作就确立压锭减员的决心。企业全面进行效益测算,对关系企业效益的产品和规模进行定位,确定新厂开工合理规模为5.2万个纱锭、700台织机(安装数1100台),有3000名职工即满足需求。
安达厂在结构调整中分流人员之多,工作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厂领导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在党内开展“为了安达的明天,让党旗在联合调整中更鲜艳”主题活动,每30名—40名职工的转移上岗工作都有一名党员干部负责:千言万语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千方百计开拓就业门路,千辛万苦实施再就业工程。有的党员自身也将下岗,照样做稳定职工情绪的工作。康福娣原是上棉10厂纪委副书记,为了联合调整顺利进行,她提前退休了。但她没有因为即将退休而松懈,继续负责政工和工会部门的留守工作,疏导退休人员产生的种种情绪,为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做了大量默默无闻的工作。安达厂从10棉的动迁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鼓励职工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多种方式,到今年10月,安达厂净减1340人,目前3000人从事主业,基本上达到预想效果。
过了减员这一关,压锭就顺利多了。安达厂报废2万旧纱锭,转移出1.6万纱锭,设备和管理都得到了优化,生产品种大大增加。今年1月—10月,安达厂棉纱总产量6034吨,预计全年产量可比去年增加59.75%;棉布预计总产量可比上年增加229.7%。预计全年销售1.8亿元,比去年增加42.93%,职工收入也有了增加。厂长陈国珍说,我学的是纺织,几十年干的是纺织,调整使我对安达厂充满信心。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要求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尽快摆脱困境。本报从今天起,以“落实十五大精神开创国企新局面”为主题,陆续报道中宣部和国家经贸委联合推荐的10家深化改革、扭亏增盈的国有企业典型。他们是:
上海安达棉纺织厂
开滦矿务局
辽宁庆阳化学工业公司
中国一拖集团
新疆联合机械集团
中原油田
贵阳车辆厂
太钢集团东方钢铁有限公司
萍乡矿务局
水城钢铁(集团)公司(附图片)
右图为上海安达棉纺织厂领导和职工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张刘仁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