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忆曹靖华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2
第12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忆曹靖华先生
张德美
不久前北京发行一套纪念曹靖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邮资明信片,这是一种独特的纪念形式,表达了人民对这位世纪老人的怀念和敬仰。
曹靖华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界语热情支持者,是鲁迅先生和瞿秋白同志的挚友。中国人民纪念他是理所当然的。且不说他在文学创作和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单说他在那腥风血雨年代冒着杀头危险翻译《铁流》等大量苏俄文学作品,人民也不会忘记。鲁迅曾说这是“替造反的奴隶偷运军火”。难怪在革命战争岁月,战士们要在背包里背着《铁流》作战(见杨朔:《〈铁流〉的故事》,载《解放军文艺》1957年第十一期)。正因为他的翻译对中国人民革命起着巨大作用,所以毛泽东1945年到重庆谈判时,两次约见曹靖华,给予高度评价;还要了他新翻译的一些苏联作品。这样一位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做出贡献的革命文学家、翻译家,人民当然会纪念他。
作为中国的翻译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同时受到俄罗斯人民的纪念,实不多见。记得在曹先生逝世后,尽管那时发生了苏联解体的剧变,俄罗斯作协、俄中友协等单位还是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举行了悼念活动。俄罗斯一些著名院士、作家、汉学家、俄中友好人士纷纷撰文,表达他们对曹靖华先生的尊敬和怀念。
曹靖华先生从1925年帮助俄罗斯汉学家鲍·瓦西里耶夫(中文名王希礼)翻译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起,他就把向前苏联人民介绍中国文化当做重要使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曹先生第二次来到苏联。他一方面在前列宁格勒大学(今圣彼得堡大学)教授汉语,培养汉语人才;一方面协助俄汉学家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准确地译成俄文;同时他又将苏联文学译成中文出版。抗日战争时期,曹先生在重庆一方面从事中苏文化交流工作,翻译、编辑出版了一大批前苏联反击法西斯的抗战文学;同时又受聘担任前苏联驻华大使馆为外交人员办的汉语学校的教学工作,向苏联外交官介绍中国文化,帮助他们解决翻译中遇到的中国文化方面的难题。曹靖华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和辛勤的工作,使俄罗斯一批批汉学家茁壮成长,让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绽开了璀璨之花。
曹靖华先生在中俄两国人民间架设友谊桥梁,推动两国文化交流,为两国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因而受到中俄两国人民的爱戴和纪念。今天当我们回顾中俄文化交流历史时,自然会想到瞿秋白、鲁迅、曹靖华等先驱者的名字,以及他们在黑暗中国披荆斩棘、冒死战斗的精神。虽然他们都已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业绩已凝铸成人民心中的丰碑,他们的精神永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