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毛主席的家乡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2
第12版(副刊)
专栏:开拓者的足迹

  毛主席的家乡人
王秋和
李卫国刚过而立之年,却显得有些老成。他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气质中透着一股精明果断。这位湖南农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常常以自己是毛主席的家乡人而自豪。他常说,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像企图撬动地球的阿基米德那样,做出一番事业。有一天,这个支点悄悄来到了他的身边,就在它稍纵即逝的时候,李卫国紧紧地抓住了它。
去年底,李卫国来北京参加全国地下建筑防水工程研讨会。在会上,他听到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毛主席纪念堂防水专家组组长李承刚教授说,毛主席纪念堂历经近二十年风雨,已有十七处渗漏。虽然每年都修修补补,但始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李卫国感到心里不是滋味:自己就是毛主席的家乡人,又是搞防水材料的,理应为毛主席纪念堂的防水工程做出点贡献。于是他马上致电毛主席纪念堂维修更新改造办公室主任彭海文。彭主任当即表示,现在已经从八百三十多家报名者中初步选定了防水工程的施工单位,如有心要做贡献,可尽快寄来施工方案。
1997年3月4日,李卫国应邀到京汇报工作,有关领导告诉他,防水工程已由一家著名的建筑公司负责施工,不便更改了。李卫国并不气馁,他觉得继续争取,还有柳暗花明的可能。返回长沙后又重新对施工方案进行了细致、严谨而完善的修改,并起草了《再致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函》,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以及对搞好这个任务的迫切心情。李卫国的心意,得到了湖南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也感动了纪念堂的领导。3月14日,纪念堂专门开会就李卫国的施工方案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并报请中央有关领导人批准。李卫国终于如愿以偿,他兴奋地说,共和国的缔造者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奉献了一生,我们有什么不能奉献呢?他向有关部门领导表示,自己这次愿意无偿承担纪念堂屋面防水工程施工任务,无偿承担该项工程所需的一切费用。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樊士晋赞赏地说:“这种义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讲政治,最难能可贵的是自掏腰包。”
李卫国在全公司员工大会上刚开始动员,人们便争相报名,不少人表示,既然是公司无偿施工,我们也要无偿奉献,不要工资。由于争执不下,李卫国决定从每个施工队抽三个人,经过层层筛选,挑出了二十六个身强力壮、技术和思想都过硬的小伙子,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于4月8日进驻了纪念堂。他们还提出了不讲粗话脏话、不准夜间外出等“进京十不准”的要求,为的是更好地施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也为其他施工单位做出表率。这一举动受到了有关单位和领导的好评。
按照工期要求,防水工程要在今年9月9日,也就是毛主席逝世二十一周年纪念日前完成。李卫国率领小伙子们没日没夜地干,他们先打掉原来四十厘米厚的防水层,仅此一项,就报废了四百多根钢钎,很多人虎口震裂,手掌磨出血。他们还要再铺上二十五厘米的新防水层,几乎人人的肩膀都磨出了血泡。因为纪念堂里不能使用机械施工,一百二十多吨的废渣土和八十多吨的新型防水材料就是靠他们肩背手抬,抬出背进的。很多人水土不服,嗓子冒火,李卫国让医生买了四百多元的牛黄解毒丸,到6月下旬施工结束,竟一丸不剩地全部吃到了员工的肚子里。但是施工任务却提前两个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任务完成了,李卫国率队打道回府了。临走前的头天晚上,大家聚集在一起碰杯庆功。李卫国动情地说,咱这次总算没给毛主席的家乡人丢脸,回去后,还得好好继续干才行。话没说完,进来几个人,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北京某单位的,慕名而来,想请李卫国接下他们单位的防水施工工程。李卫国和大家相视一笑说:行,咱们明天就去看现场!(作者单位:经济日报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