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苦练“内功”老矿“还童”开滦唱响国企志气歌今年1至10月盈利6155万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3
第1版(要闻)
专栏:

  苦练“内功”老矿“还童”
开滦唱响国企志气歌
今年1至10月盈利6155万元
本报唐山12月2日电记者何伟报道:初冬时节到百年老矿开滦,见到的是一幅令人鼓舞的画面:大型综合采煤机切下的煤块,余温未退,客户便急着装车运走。在人们眼中,百里煤海不再是一座座滞销的煤山,而是一张张产销两旺的报表。
一个被计划经济“宠”惯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走向市场后命运怎样?素有“特别能战斗”美誉的开滦人,用不屈的精神和3年的汗水,做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在原材料涨价、煤价回落的夹击中,一举摘掉煤炭行业“第一亏损大户”的帽子,今年1至10月盈利6155万元,唱响了一曲振兴国企的志气歌。
“开滦如果搞活了,整个煤矿就有希望。”1991年,受李鹏总理委托,朱镕基副总理率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到亏损3亿元的开滦“会诊”,临走前敲定了5年扭亏的时刻表。
当年战争没有摧毁、地震没能压垮的开滦煤矿,如今面临的困难是罕见的。118年的开采历史已使几座老矿进入衰退期,井深巷远,设备老化,至今还有光绪年间的设施在运转使用;百里矿区,犹如一座老城,工农商学兵无所不包;12万职工,离退休人员占40%以上;经受大地震和井下透水造成的“内伤”尚未痊愈……靠政策保护,吃国家补贴的日子路末途穷,开滦还能“返老还童”吗?
“决不能让开滦砸在我们手中”。创造过百年辉煌的开滦人改变“等靠要”观念,首先在企业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上下功夫,“三年走完五年路”,局领导决心背水一战:完不成任务集体辞职!
把二级企业推向市场是开滦脱胎换骨改造企业的第一步。过去,矿务局与所属的19个二级企业一直沿用计划价格的核算方式。当矿务局参与市场竞争后,各厂矿依然躺在计划经济的小天地中生存。不少煤矿超额完成生产计划,敲锣打鼓向矿务局报喜请功时,等待他们的不是披红挂彩,而是矿务局亏损上亿元的严酷现实。这种“二级单位报盈,矿务局报亏”的怪现象,暴露出19个厂矿与市场脱节的弊病。引入市场机制后,矿务局和二级单位由过去的统收统支的调拨关系变成经济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向下延伸到区、科、班组,相互之间的往来通过内部银行实行成本核算。
过去,全局真正为亏损愁白了头的只有局长和党委书记。现在全局400多个生产单位,班班组组有指标,人人肩上有压力。钱家营矿在全局10个煤矿中设备最新、能力最强,亏损上亿元仍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因为有矿务局撑着。实行二级法人后,立竿见影,来年便赢利3000万元。矿领导坦言:我们这个年产400万吨的大矿,过去连建个厕所的权利都没有。现在,权利大,责任更大,上万人的饭碗都压在我身上,能不玩命干?
改革同样唤起了职工当家做主的责任心。大手大脚、跑冒滴漏,是开滦屡禁不止的难题。换一个采煤工作面,废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材料,无人心疼。实行成本核算后,一度电,能省就省,一个螺丝钉,也要反复用,据匡算,这样捡“芝麻”,全局一年可挖出近亿元的效益。
把市场机制层层引到班组的纵向改革成功之后,开滦又启动了“三加一管理”的横向改革: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上动“手术”,实行煤与非煤层层分离的“切块经营”。即:煤炭生产、后勤服务、多种经营实行三条线管理,人员、财产、工资分灶吃饭,另设一个综合机构,负责全矿经济的宏观调控。
“切块经营”把占职工总数一半、每年需要上亿元开支的生活后勤和生产辅助单位从“母体”中切出,断“奶”绝“粮”,自谋生路。始建于1913年的唐家庄矿1991年宣布退役后,靠煤吃饭的几千名矿工没有丢掉饭碗,而是开辟产业大转移的新战场。他们利用煤矸石建成设计能力2万吨的硫化铁厂和装机容量为6000千瓦的煤矸石坑口电站。到厦门办贸易公司,与上海联营建饮料厂,与周边县市办养虾厂、养狐厂……仅去年一年,多种经营收入就突破1亿元。煤炭部长称赞他们“为全国贫困矿的生存和发展趟出了一条路子”。
减人增效,转岗分流是改革环节中难度最大的。为把调整中的震荡减到最低限度,开滦在具体实施中安装了两个“减震器”:一个是公开、公正的原则,一个是“先挖渠后放水”的操作程序。马家沟矿修配厂以效定人,需精减20名职工,谁该下谁不该下,由厂领导、班组长、职工代表现场打分,现场公布,结果下岗人员平静进入劳务市场,无一人找领导闹事,其中包括领导的亲属。
有着“蓄水池”功能的劳务市场则对下岗人员分期分批进行技能培训,组织他们承揽临时工程。目前全矿1/3的下岗人员成为内部“再就业工程”的受益者。
还是那些设备,还是那些人,仅仅转换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场机制,开滦便提前走出了亏损的“泥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