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3阅读
  • 0回复

潍坊华光:走自己的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1
第2版(经济)
专栏:

  潍坊华光:走自己的路
本报记者吴昊
山东省潍坊市华光集团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大型高科技企业,享有自营进出口权。集团先后承担和实施了“748工程”、“金海工程”、“863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重点高科技项目的开发和攻关任务。华光产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的科技大奖,是齐鲁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十几年以前,潍坊还是一个县级市,自然条件一般,说得上有点名气的,就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这里做过知县,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在这里举行过几届国际风筝节。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华光集团为什么能够诞生在潍坊并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国内外来潍坊的客人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
1994年8月电子部在北京举行华光实施“748工程”20周年庆祝大会,中央领导为华光题写了“拼搏奉献为中华争光”,对华光作了充分的肯定。事实上,二十几年来,华光人正是在“拼搏奉献为中华争光”的精神鼓舞下一步一步奋争过来的。
所谓“748工程”,就是1974年8月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一项名为“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科技攻关项目。这是由华光人和北京大学联合进行攻关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979年华光1型原理机输出第一张样报,1982年“华光2型电子出版系统”研制成功,分别在新华社和北京大学试安装,1985年《经济日报》率先使用了华光的电子照排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告别了铅与火的中文报纸。而这个时候,国际上走在电子事业前列的一些国家对于汉字进入计算机正在莫衷一是地进行各种探索;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的中国人而今又用自己的智慧实现了印刷技术的划时代飞跃。今天,当年参加“748工程”8年会战的科技人员,有的已经白发苍苍,额角上深深地印上了皱纹,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在物质上没有得到很多,然而在精神上他们却非常地富有。他们说:“中国是汉字的故乡,中国又是印刷术的发源地,为了中国的印刷革命,我们满足了。”
当年参加会战,如今已是集团老总的王新华说:“华光人搞的是高科技,遵循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华光人要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的产品,要有自己的世界一流,是华光人百折不回的信念。”对于一个颇有成就的高科技企业来说,这种精神也许是更加难能可贵的。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和美德,华光在我国的科技大树上结出了一串串丰硕的果实。1986年到1991年的5年内,华光又推出了三代电子出版系统的新产品。1992年华光V型电子出版系统问世,电子出版系统从新闻出版系统扩大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两年之后的1994年,华光又推出了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多处理器并行技术和图形图像高速生成技术为核心的华光VI型电子出版系统,国际上流行的软件与华光系列所有的软件均可在华光VI型系统上进行,广大用户在无需重复投资的情况下,不断享受到最新技术所带来的效益和实惠。1996年,华光又推出了VII型电子出版系统,使得新闻综合处理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及网络系统、现代办公系统、广告制作与管理系统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系列。一项科技成果可以带来一个领域的革命;而一个信念,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所培养和造就出来的人才,才能把这种革命进行到底。华光人有其一,亦有其二,因此,华光人成功了。
华光集团科技开发的另一个领域是通讯系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在程控交换、移动通信和传输一体化方面始终处在国内的领先地位。自从80年代初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模拟用户程控交换机并保持了长时间的畅销优势之后,90年代初华光人又推出了数字局用程控交换机,并把这一技术有计划地推向了广大农村,为农村的电话改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前不久,华光集团收购、兼并了潍坊无线电厂、录音机公司,盘活了近3亿元的呆滞国有资产。目前的华光,就像一支临战的部队,在既有充分物质准备又有充分精神准备的条件下,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