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蔡希陶的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1
第12版(副刊)
专栏:

  蔡希陶的碑
张雨生
去西双版纳,最让人欣喜的是橡胶林。横断山脉南端,澜沧江两岸,纵横数百里,橡胶林莽莽苍苍。如同运用新理论找到油田,使国家摘掉贫油帽子一样,在北纬二十二度地域,大面积引种橡胶树获得成功,也是科学家们的大功劳。
那天,走进勐仑热带植物园,我便怀念一个人,他叫蔡希陶。三十年代入滇,研究热带植物,为引种橡胶树贡献过聪明才智。这座植物园位于罗梭江畔的葫芦岛,面积达两千余亩,引种有我国及亚非拉地区的珍贵植物千余种,是研究及利用植物资源的重要基地。蔡希陶不可能在这里没有留下业绩。
我之所以想到他,不完全因为他是植物学家,还因为他曾是小说家。这位浙江东阳人,年轻时代钟爱小说,写浙中一带的生活,颇有情致和韵味,曾得到过鲁迅的赏识。后来,他兴趣转移,能量别置,放弃了小说,转而去研究植物。鲁迅惋惜地说,他是“文学挽留不住的人”。当然,鲁迅的惋惜,是站在文学上表示的,若站在植物学上,会极为欢迎。文学的损失,成了植物学的收获,更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近年出版的典籍,介绍蔡希陶,只谈他与植物的姻缘,不说他对小说的初恋,舍去文学挽留不住的实情,以致今日的文学青年对他很陌生。
参观植物园的时候,我想多知道他的成就。问版纳军分区同来的人,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从植物园里请了一位小姐做导游,再问,她先是瞪着茫然的双眼,继而领悟似地说:“园里有蔡希陶的碑,我带你们去看看。”
碑立在植物园的北隅。那里有棵龙血树,两米来高,长得很茂盛。一块半米见方,不规则的普通石头,埋在树下。上面刻字说,龙血树由蔡希陶移植。这未免太简单。导游小姐却说,蔡希陶的重要贡献,是在滇南发现了龙血树。
导游让人失望。据我所知,蔡希陶在云南研究植物,长达半个世纪。早年,他对云南植物做了大量的调查和采集工作,进行植物分类学研究,积累了珍贵的植物标本和资料。后来从事植物学的应用研究,在植物资源学、物种引进驯化、人工植物群落等方面的研究中,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他先后主持了野生橡胶资源的考察,橡胶宜林地的调查,云南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及利用的研究,取得了一批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成果。他长期在云南植物研究部门任要职,是中国植物学会的名誉理事。当年,从昆明到版纳,骑马或步行,穿越横断山脉,出没峡谷丛林,仅走路就得两个月。老科学家艰辛创业,其精神和作风,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足以昭示后人。
由此,我想到了当今“文学挽留不住的人”。作家下海,刮过一阵风,乃至成为时髦。他们弃文学而去,有过种种议论。记得五年前,一位作家下海了,有人惋惜地说:“出十个企业家,也不如出一个作家。”我作文指出,那样说,纯属作者个人的价值观;更多的人,不会这样认为。那时候,我是惋惜派的反对者。可是到了今天,却不得不转向了。我的惋惜,不是同意那个价值观,而是文学的损失,没获得相应的补偿。这么些年了,还没看到,当年哪位下海的作家成了企业家,为社会创造了多少财富。现在明白,企业家是很不好当的啊!心想事成,人们都这样祝愿。真的如愿,少了一位作家,多了一位企业家,那不必惋惜。可惜的是,心想事未必成。当然,将下海作为生活,赔了老本,收获了体验,反过来再投入创作,那则是另一码事。
参观勐仑植物园之后,我才晓得,蔡希陶还是幸运的,这里毕竟立着他的一块碑,别的植物学家,培育了园中珍稀植物的,为发展版纳橡胶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都不曾有碑立于园中。可是,别的人物游园之后,栽下一棵树,所立的纪念碑,却有好几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