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楚秦边界传友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4
第4版(要闻)
专栏:

  楚秦边界传友谊
杜若原喻泉源周明鑫
湖北省竹溪县蒋家堰镇与陕西省平利县长安乡唇齿相依,一墙之隔,连接两省的关垭子山隘,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风云不断,战事频繁。不久前,当我们沿着316国道穿楚入秦时,在楚长城遗址两边,看到的却是两地人民相互学习,楚秦边关互传农业科技,经济共同发展的喜人景象。
蒋家堰镇和长安乡相距咫尺,以往却是“老死不相往来”。1990年以后,两地政府主动打破关隘,加强了交流和协作,而突破点就是农业技术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平利县是陕西省的桑蚕大县,长安乡又是平利县的桑蚕主产区,在桑蚕种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1年,蒋家堰镇派员“出使”长安乡,学习桑蚕养殖技术,得到该乡的热情接待。不久,长安乡又派出“特使”带着技术回访了蒋家堰镇,专程来传授“真经”。此后,长安乡每年为蒋家堰镇义务举办养蚕培训四五期,使养蚕技术迅速推广到了全镇农户,每张蚕种产茧由过去的二三十公斤增长到40公斤以上。
面对陕西兄弟的深情厚谊,湖北的老乡也并没有无动于衷。蒋家堰镇作为湖北省的魔芋大镇,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小麦—魔芋—苞谷和油菜—魔芋—苞谷两种间作套种模式,每亩地实现了千斤粮、3000元钱的高产出。他们从1994年开始,每年派出农业技术人员到陕西讲课,作现场技术指导,使这一先进技术逐步进入长安乡的千家万户,并向全县辐射,结束了平利县魔芋生产长期低产低效的历史。通过政府穿针引线,蒋家堰镇的魔芋间作套种、魔芋深加工、防病治虫、地膜覆盖等技术与平利县的桑蚕种养、反季蔬菜、绞股蓝种植等技术得以“对流”。
在两地政府全力推进技术交流的同时,两地互婚也日趋活跃。有趣的是,两地的先进农业技术常常成为男女婚配“嫁妆”,“技”随人走,传出不少佳话。
寇青海是陕西安康市城郊农民,1994年他来到蒋家堰镇当上门女婿后,租赁了当地农场20亩耕地种植大棚反季蔬菜,很快成为蔬菜经营大户。在他的影响下,本镇及邻镇的10多户农民掌握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并靠此摆脱了贫困。蒋家堰镇关垭村女青年赵玉莲1995年嫁到西边的长安乡关垭村,经她的指导和扶持,全村户户种上了魔芋。如今,古长城两边近百对新人穿梭在秦楚边界之间,成为传播农业技术的“友谊使者”。
昔日朝秦暮楚、你争我夺之地,现已成为买卖兴旺的“露水集镇”。蒋家堰镇和长安乡在长期的科技交流中,都获益匪浅。前者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魔芋集散地,后者的多种经营生产也走在了全县前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