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把百姓写在心坎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6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把百姓写在心坎上
孙伯韩振廷李永超
三年前,天津市宝坻县的农民中流行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供电局三根线,不到十点不送电;蜡烛不少点,电费不少算;一开电视,看再见。”形象地道出了老百姓用电的困难。如今,宝坻成了全国“三为”服务达标县、全国农村电气化县、全国节能县。
提起“供电局三根线”的顺口溜,宝坻县供电局局长刘景耀感慨不已。1993年初,刚刚上任不久的刘景耀从市里开会回家,进入宝坻县境,已经到了亮灯时间,可是村庄里却一片漆黑,与途经邻县的灯火通明形成了强烈对比。
当时,全县用电指标只有1.6万千瓦,只能重点保证县城和几个大镇的照明用电,农村用电毫无保证。最严重的时候,每月只能供电一两天,而且供电时间多在夜间10点以后,农民基本用不上电灯,看不上电视。
刘景耀带着职工分头上天津,跑北京,转外地,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00万元,增购用电指标1万千瓦。到1993年6月,宝坻县实现全面不限电运转。用上电灯、看上精彩电视节目的乡亲们喜上眉梢,农民终于也能亮亮堂堂地过日子了。
一次,县供电局几位局长到一个乡调研,农民们见了“电官儿”,感激的同时,更多的是无奈,“有电是好事儿,可一块来钱一度电,我们用不起呀!”供电局一行人心都猛地一颤:有了电,农民却用不起,那还谈什么“三为”服务?
他们对全县766个村逐个进行电价摸底,发现电价不合理村多达260多个,个别村一度电费用达一元钱。乱摊派、乱收费、乱加价,权力电、关系电、人情电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县供电局立即制定了电价管理办法,公开电价、公开每户用电量、统一收据,很快杜绝了“三乱”等不合理现象。他们还投资2051万元对190个村进行了低压电网改造,降低了电网损耗,提高了供电水平,电价得到了有效控制。
保证了农民有电用,用得起,“电官儿”们的目光又转向如何提高用电质量问题上,制定了依靠科技进步,高标准、高起步、创一流的长远发展规划。
宝坻县最初的供电网络使用的是六七十年代的旧设备,供电可靠性差,质量低,故障频繁,常常是按下葫芦又起瓢。1995年起,宝坻县着手对全县电网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短短两年时间,新建变电站3所,改造变电站12所,进口重合器、分段器、高压熔断器等先进电力设备12台套,累计投资8000万元,使全县电网结构趋于最佳,供电质量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1997年初宝坻顺利通过全国节能县验收,成为节能百强县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