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6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者论坛

  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戴逸
当前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当前社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最近大家议论比较多的一是社会治安问题,偷盗抢劫行凶杀人贩毒卖淫,一些犯罪分子在严打期间还敢于顶风作案,无法无天,老百姓缺少安全感;二是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贿赂公行,侵吞公款。如何把廉政建设搞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三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以假乱真,为害广大消费者利益。这些都是社会关心的焦点。
这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都和道德风气、道德教育有关,解决这些问题要靠法律但又不能只靠法律,从长远的观点讲,道德规范更加重要。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只用法律的惩罚手段,大家虽然不去犯罪,但思想境界没有提高,运用道德的教化手段,大家的精神境界提高了,就不会犯罪了。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能凭空创造,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道德和革命道德。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历史上从来十分重视道德,拥有丰富的伦理道德遗产,吸取其积极合理的因素,古为今用,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道德是产生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变化,道德也会发生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不同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人与人相处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场合有一些共同的类似的原则应当遵守,是可以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例如做人要诚实,当官要廉洁,又如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等等,有一些道德范畴作为人类共同的行为规范,可以超越几个历史时代。列宁曾经提到过几千年来的处世格言,长期遵守的公共生活的准则,因此道德虽然是变化的,但并不是随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一个阶级的消亡而全部发生变化。任何一个新时代,任何一个新阶级,都要保存和利用某些旧时代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我们在任何社会里都可以看到一些古老的风俗礼仪和行为准则。
60年代初,曾有一次关于道德继承问题的大讨论,把传统道德当作一堆垃圾,全部扔掉,冯友兰、吴晗都是批判的锋芒所指。“文化大革命”是从批判吴晗的《海瑞罢官》开始的,海瑞是清官,他是法律和道德的化身,清官的特点就是执法严明,清正廉洁,这一维护法制和道德的象征遭到狂风暴雨式的批判,把传统道德说得一无是处,都是虚伪的,没有可继承性,甚至还有一种谬论,说贪官比清官好,因为清官有欺骗作用,而赤裸裸的贪官污吏反能起揭露作用,是非颠倒,莫此为甚!
历史上确有伪君子、假道学,以仁义道德掩盖其秽迹丑行,但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传统道德。历史上还有不少仁人志士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他们立志高远、爱国爱民、待人忠诚、行己有耻,以天下为己任。尽管旧时代的道德规范在今天看来有许多局限性,但这些志士仁人真诚地信奉当时的道德,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如屈原、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为了实现道德理想,爱国救民、舍生取义,表现了浩然正气。我们应该抛弃那种道德虚无主义的观点,珍惜历史上的道德遗产。
对传统道德如何继承?不外是“批判继承”四个字。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古今道德规范的体系是不同的,不能囫囵吞枣、全盘继承,而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大体上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某些传统的道德范畴,今天基本上适用。如诚实、守信、公正廉洁,这些传统美德可以适用于今天。做人总不能虚伪欺骗,当官也不能私心邪恶、贪赃枉法,过去被认为善的应该提倡和实践的,今天和将来仍然是善的,仍应该努力提倡和实践。
二、某些传统的道德范畴,今天完全不适用,应予抛弃。如妇女守节,夫死不能改嫁。还有三纲,君为臣纲。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上已不存在君臣关系,人与人是平等的,父与夫也不能成为子与妻的“纲”。
三、某些道德范畴其内涵应予改造、转换和充实。如孝敬父母,仍是今天应予遵守的行为准则,但决不能像二十四孝中那样提倡愚孝,割股、尝粪、卧冰等,过去被认为是美德,其实是自我摧残或犯罪行为。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建立相应的道德规范,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的伦理道德,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使传统道德转化为现实的精神财富。这样才能够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健康、有序而高速地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