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东风又放花千树——写在’97福建剧展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6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东风又放花千树
——写在’97福建剧展之际
福建省文化厅厅长吴凤章
1997年12月1日至12日,福建省的五台戏——话剧《沧海争流》、高甲戏《金魁星》、芗剧《保婴记》、闽剧《凤凰蛋》、闽西汉剧《俏俏嫂》先后进京展演,这是从参加福建省第二十届戏剧会演的三十一台剧目中遴选出来的,集中展示了福建省近年来戏剧创作的概貌和丰硕成果。这里选发一些剧评和剧照,以飨读者。——编者
’97福建剧展已在京城拉开帷幕。此次参加剧展的五台剧目,是在福建省第二十届戏剧会演和’96福建新剧目展演的基础上精心遴选出来的。作为闽省近年来戏剧创作活动的一种衔接和延伸,它大致反映了一个时期以来福建戏剧创作的走向和概貌。进京举办福建戏剧联展活动,集中地显示福建戏剧活动的整体风貌,是全省文化艺术工作者许久以来的一个夙愿,’97福建剧展的举办,可以说遂了这一心愿;同时,它对于进一步拓展福建戏剧艺术的创造空间,于世纪交汇之时将其导向一个新的高度,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福建的戏剧艺术素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鲜活的地域特色而蜚声海内外。建国后,相继出现了《春草闯堂》、《团圆之后》、《连升三级》等一批扛鼎之作,以充沛丰厚的内蕴、腾挪多姿的艺术表达,建构了福建戏剧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新时期以来,新一代的福建戏剧家不仅赓续了前辈剧作家创作的魂魄,同时在迅捷而深刻地捕捉由时代变迁所带来的新鲜感受的基础上,以执著的现实感与鲜明的当代意识,拓出了一个更为开阔的创作格局。《新亭泪》、《秋风辞》、《节妇吟》、《天鹅宴》等一批剧目,将浓郁诗情与哲理思辨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出闽文化厚实缜密的独特底蕴,而且也反映出新时期以来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福建戏剧创作群体对历史和现实深层次的思考和充沛的激情。这一时期福建戏剧创作的整体态势,为华夏繁盛的艺术百花园添加了一方气韵生动的景观。在历届“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全国重大赛事中,福建的剧目屡获殊荣,显示了福建的戏剧创作始终保持着一种内在的激情和张力。
展现于’97福建剧展舞台上的五台剧目,包括了话剧、闽剧、高甲戏、芗剧、闽西汉剧等剧种。题材选择上充分体现了新编历史剧、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和现代戏“三者并举”的方针。其内容呈现与形式铺陈亦各异其趣,如《沧海争流》的峻急沉雄,《凤凰蛋》的庄谐相融,《金魁星》的以丑写美,《保婴记》的温馨素净,以及《俏俏嫂》的灼热情怀等。五台戏在舞台艺术的形象建构与意象提炼等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探索,从而以不同的内容与方式编织出了多元的生活层面和艺术空间。但此次联袂进京的五台剧目,在总体追求上却又是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它从一个横截面上反映出福建戏剧创作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照方式。在同一时空段上,福建的几部剧目连缀为一个可视的舞台整体,它所形成的影响和冲击力可能要比分散的表现方式强得多。一方面,有利于整体上的解读和梳理,接受专家和观众的研判,从而吸纳有益的意见;另一方面,对于地处东南一隅的闽省来说,这种跨地域的展演方式,亦有利于摆脱显形或隐形的创作思维定势,在展开、交流和反馈过程中,激活其艺术创造的内在活力,从而不断突破既有的创作格局,并以开阔的创作视野,拓出一片新的艺术天地。应该说,’97福建剧展的基本主旨就在于此。
东风又放花千树。’97福建剧展是在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不久这样一个历史大背景下举行的,其意义已不仅限于几种地域性艺术样式的展演活动,而可以看作是福建文化人实施精品战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次具体实践,同时,也是实现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推进新一轮文化创业的自觉行动。祈愿福建戏剧这株古老的艺术之树,历久弥新,在跨越世纪的行程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风采。
(附图片)
芗剧《保婴记》剧照
闽西汉剧《俏俏嫂》剧照
闽剧《凤凰蛋》剧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