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培植营养巨星——记四川联大教授傅华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培植营养巨星
——记四川联大教授傅华龙
本报记者刘裕国
在国家科委主办的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由中国藻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联合大学教授傅华龙研究并牵头开发的三康螺旋藻获得产品和养殖技术两项金奖。
1981年11月,刚刚走上大学讲台不久的傅华龙在南京参加国际藻类学术交流会,美国藻类学会主席阿斯坦教授的螺旋藻报告,使他感到十分震惊:螺旋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也是人类迄今所发现的营养功能最完美的食品。根据专家测算,1公斤螺旋藻的营养,相当于1000公斤各种蔬菜的总和。螺旋藻被称为营养巨星,而中国人对它还很陌生。作为一名年轻的微生物学教授,傅华龙感到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回到学校,傅华龙立即着手螺旋藻的实验室养殖研究,他先抓基础研究,用6年时间写出了《藻类学教程》、《中国藻类学文献目录》、《中国淡水藻志·第三卷》等近百万字的论文和资料汇编,为螺旋藻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又用两年时间,对国外螺旋藻开发使用的现状进行研究。1989年,傅华龙主持省级研究课题:“微量元素及环境因子对螺旋藻生长繁殖和影响的研究”;1992年,主持“螺旋藻养殖技术的研究”。经过艰苦探索,他改良了世界通用的螺旋藻营养配方,使成本降低20%,增率提高6%。更可喜的是,他在国内同类研究中,首次发现了螺旋藻的微生物特性,掌握了收取螺旋藻的黄金时期,并根据它的生长原理,设计出高产、优质、低耗的科学养殖工艺。
为了获取数据和资料,傅华龙利用川大理科楼楼顶屋面,在透明软塑料管内进行大面积螺旋藻养殖试验。烈日的曝晒,傅华龙的皮肤变得黝黑,也给他带来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他将螺旋藻养殖新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
攀登科学高峰的行者需要掌声和鼓励,傅华龙却两次放弃了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机会。10多次马不停蹄地搞行情调查,成百上千个日夜把自己关在寂寞的实验室里。为了找到特别适合螺旋藻生长繁殖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傅华龙曾行程数千里,八下攀枝花进行实地考察,最后,终于确定在攀枝花市米易县境内建厂。他还路遇知音,寻求到合作伙伴。四川联大生物系与攀枝花市公路养护管理总段共建的四川第一家螺旋藻厂破土动工。
米易螺旋藻厂现年产藻粉40吨,创利240万元。产品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对螺旋藻的相爱之深,促使傅华龙再次迈向陌生的领域:1997年2月,他牵头创办了成都康源生物工程公司,从科研到生产、加工、销售,再将销售收入投入到更深层次的科研中去,傅华龙决心按科学规律办事,为中国螺旋藻产业画一个完美的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