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都市涌动青春潮——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9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都市涌动青春潮
——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述评
龚全益
  动员青年参与营造良好的社区秩序,美化社区环境,使居民群众拥有安全、整洁、优美的生活空间
各地共青团组织在创建“青年文明社区”过程中,通过社区联防和美化家园行动,发挥了青年在建立良好社区秩序和美化社区环境中的积极作用。
成立社区青年志愿者治安联防队、劝阻不文明行为小队等,是各地青年参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形式。长沙市望月湖社区就活跃着一支共青团治安联防队,队员们配合派出所分片包干进行治安巡查,有效地预防、制止和打击了社区犯罪。仅在今年的严打斗争中,就协助公安部门抓获犯罪分子10人,制止犯罪25次,使社区秩序有了明显改观。
柳州市白云小区团工委组织的青年治安巡逻队,充分发挥了群防群治作用。吸毒干预队广泛开展严禁吸毒、预防吸毒活动,使小区成为无人吸毒、贩毒的一片净土;帮教小组帮助失足青年改过自新,发放资料、张贴标语、出黑板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小区发案率逐年下降,今年至今无一刑事案件。
美化家园行动则调动了社区青年的积极性,“共青团花园”、“共青团绿化带”已成为许多城市社区亮丽的风景线。同时,这项活动也带动了社区广大居民美化社区环境的积极性。
“让家园美起来”已经成为武汉市易家墩社区居民的共同愿望和一致行动。一名学生“带领”爸爸妈妈认领小区里一棵树、一块绿地,挂上印有家长和孩子姓名、编号的责任牌,利用双休日义务护养。当易家墩小区178名居民在孩子的“带领下”认领了“自家”的一棵小树时,他们被深深感染了:一定要让文明像绿树一样扎根小区。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的形成
在城市,越来越多的居民一方面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高楼大厦中设施齐备的单元住宅,同时又失落了传统社会邻里间交流沟通的氛围,甚至出现繁华喧闹都市里的孤寂。针对这种情况,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以活跃社区文化为突破口来推动居民之间的交流,构建新型的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在长春市重庆路,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并不宽敞的楼层过道,几张桌子、几把椅子,街坊四邻、男女老少闲来喝茶聊天,打打牌,下下棋,气氛是那样和谐。各行各业的人们彼此熟识了,谁家有了急事难事,只要打个电话就解决问题了。这就是街道团委与派出所青年共建的“邻里相识相助俱乐部”,经推广倡导,诸如“街坊节”、“友情工程”、“心连心之港”在各地社区日渐增多,居民们都说:“我的家,你的家,互相照看,小家变成大家。”
青年周末沙龙、交谊舞比赛、卡拉OK大赛、家庭运动会、秧歌会、双休日读书征文比赛、乘凉消夏晚会、家居文化展示等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汇成社区文化的海洋,不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满足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在社区内倡导了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
在深圳,提起“大家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团市委门前这个13米长、9米宽,台下只有600来张坐椅的舞台,一度成为许多年轻外来建设者的精神家园。自演、自乐的方式,无论是台上表演还是台下观看,彼此是平等的,心态是欢乐的,气氛是融洽的,这是真正的“大家乐”,为务工青年所接受,有“打工俱乐部”的美誉。现在“大家乐”网点遍布全市各个社区。
  以满足居民群众生活基本需求和青年成长成才需要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社区服务
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从基层党政重视、群众关心、青年又能有所作为的具体项目入手,办好事、办实事,既服务了社区居民和青年,又走出了一条持续发展的路子。
天津市嘉陵道社区团工委牵头,开展了房屋抢修、代换煤气、水电维修、法律咨询、修车修鞋、缝洗衣物、美容理发、健康检查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针对青年实际需求则开办了生理、心理、婚恋等方面的服务项目;还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利用社区图书室、广播站、共青团阅报栏等阵地,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年的文化生活需求。
上海市人民广场街道以街道团校为依托开展多种社区服务,把每月最后一个双休日定为社区团员青年“双休奉献日”,使社区服务经常化、制度化。
福州市大同社区从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入手,在开办文明市民学校的基础上,设立技能培训站,为辖区内的下岗、待业以及外来务工青年开办了电脑技术、电子维修、烹饪、插花等多种项目培训班,社区青年就业指导中心为他们成功介绍工作361人次。
目前,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的社区“千校百万”培训计划在全国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为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的重要内容,全国已经建立了各类培训学校(站、点)500多所,培训外来务工青年50余万人次,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安部一位负责同志评价说:“这件事做得实,不仅提高了外来务工青年的综合素质,还为党政部门分了忧,解了难,很好地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齐抓共建,推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社区的特点在于它的区域性,建设一个舒适文明的社区,关键在于社区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针对这一特点,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突出共建的特点,将社区团组织联合起来,将社区团员青年聚集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跨行业、跨部门、跨组织层次建立社区共青团工作委员会或青年工作委员会,是团结组织青年共建社区文明的有效形式。北京、上海、长春、福州、杭州等地90%以上街道都已建立了这样的组织机构。
三明市富兴堡社区是该市共青团工作联会这种形式的发源地。辖区内65家省、市、区属单位的团组织,打破了互不往来、封闭狭隘的“格局”,组成了开放性、整体性参与社区团组织精神文明创建联合体,在统一的联会章程下,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由唱“独角戏”转为跳“集体舞”,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
签订公约共建“青年文明社区”,是很多地区的普遍做法。通过制定社区青年文明公约、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厂街共建、校企共建、校街共建……把社区内青年力量最大限度整合起来。
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生活区从基础文明创建入手,争创“青年文明家庭”、“青年文明单元”、“青年文明楼院”等,从“青年文明社区”每一个基础环节抓起,将创建目标落在实处,以文明示范群体的规模效应推动创建向纵深处发展。
“青年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强烈的奉献精神,整合这股力量投入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具有长远和战略眼光的题目。”建设部一位领导这样评价“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