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冰城“搭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9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冰城“搭桥”人
董时
两个月前,哈尔滨市43名下岗女工竞聘“乘嫂”登上“黑河号”旅游特快列车,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一直建议、撮合这事儿的,不是劳动部门,而是哈尔滨青年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目前,哈尔滨这座国家首批配套改革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下岗职工总数已达29.5万人,其中12万青年,接近半数。为此,哈尔滨团市委把社区团的工作重点定在青年劳动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上。
1996年7月,团市委开展社区工作之初,从紧张的资金中拿出10万元,创办了市级社区青年服务阵地——哈尔滨青年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专门为下岗、待业青年就业牵线搭桥。百余平方米的场地,慢慢容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招聘大会也从一开始半月一次,变成一周两次。如今,这里的招聘大会已经举办过100多场,为10万名青工提供了就业机会,800家企业成了这里的常客。年初从这里被招聘走的下岗青工黄光哲,如今再进就业中心,目的却是为所在企业招聘新人才。
与此同时,全市7个区团委和部分街道团组织也分别设立了社区青年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服务站。3年前,哈市道里团区委创办的青年就业培训学校,原来培训对象以待业青年为主,现在换成了下岗青年。目前,已经有400多名下岗、待业青年从这里拿到中级服务员证书或中专毕业证书,全部被全国各地的大酒店聘走。
他们还依托社区服务阵地,每月举办一次职业洽谈会,为2000余名下岗青年推荐工作。动力区团委也把微机、期货贸易、文秘、调酒等专业搬上课堂。
社区团组织在社区的青年服务阵地建设上更广泛地走上了社会化的道路,他们不仅自办,而且与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合创办各类青年服务阵地204个,并针对新行业、新部门层出不穷、新技术发展迅速、新岗位用人短缺的实际,立足于技术型、普及型和社会服务型,共培训青工20万人次,使2100多名青年获得了美容、烹调、服装裁剪等21个行业的资格证书或学习证书,使近4万名下岗青工重新找到岗位,占全市安置下岗职工的1/5。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