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拾包索酬的感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10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拾包索酬的感慨
湖南长沙市周云武
十一月七日,湖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市“植物公园”郊游,有个初中学生不小心把包丢了,内有各类急救物品,也有些食品。几个成年游人眼明手快,将包拾起,小伙伴们期望“叔叔”把包还给他们。可“叔叔”们居然提了个要求:拿一百元作“劳务费”,方可还包。老师上前理论,他们就退了一步,要把“吃”的留下,反正不能无偿捡包。后托熟人找“关系”,才算把包要回。
拾金不昧,乃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传统美德,表现的既是一种拒绝不劳而获的做人本份,也是一种替他人着想,为他人分忧的无私精神和高尚品德。然而,时下有些人,却把市场经济中的金钱交易,移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生活,凡事均讲等价交换,举手之劳也要索酬。这几个拾包的“叔叔”,可谓“杰出”代表。在他们看来,将包捡起,要低头、要弯腰、要伸手,是“付出了劳动”的,哪能白干?前些天,笔者还听说,有个人捡了包,还包于失主之后觉得所取报酬太少,偏又碰上丢包的是个“小气鬼”,不肯“加码”,终于打起官司来。与打官司者相比,这几个“叔叔”的境界可是“高”多了。
现实生活中,如果把商品经济的原则,机械地移到社会生活中来,我们所崇尚的高尚品德,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就会失去应有的席位,受侵害的将是人类文明。让这些尚未涉世,天真、纯洁的孩子们过早地领受到人间的无情和社会的阴暗,其严重危害更是不言而喻了。
看看此类“拾金”者的索取行为,想想那些乐于助人却不留姓名的英雄,心里禁不住生出不尽的感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