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别让我们去旧书摊寻赵树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08
第12版(副刊)
专栏:

  别让我们去旧书摊寻赵树理
王克臣
我是一个农民。新时代的农民不再满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生活。除了看看电视,听听广播,也要读些书。比如,在我家的小小书柜中,就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另外还有赵树理、柳青、周立波的小说,除此以外,还有每年订阅的十几种报纸杂志。
我们家生活虽然比前些年强多了,但并不富裕,至今没有电冰箱、洗衣机一类家用电器,但我们却舍得拿出一部分钱买书、订阅报刊。
说到买书,我家的藏书多是从旧书摊上买的。像鲁迅先生的单行本,茅盾、巴金、马烽、王愿坚、王汶石的小说,一套《丁玲选集》与《周立波选集》也都是从书摊上寻到的,甚至还从旧书摊上买到了厚厚六册《中国新文学大系》。
这除了省钱之外,还因为新出版的书实在也不敢光顾。偶然去新华书店或街市书摊走走,看到的多是些花花绿绿的玩艺儿,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汉奸走狗的书举目可见。这些书刊大都是教人如何行骗发财,如何算命卜卦,可谓蔚为大观。这样的书价格贵,又毒害社会与人的灵魂,我实在不愿走近。
作为农民,一是收入并不很高,二是文化水平有限,我们盼望着出版社多为我们农民想想。况且,每一个农民也都“望子成龙”,也为农民的后代想想,多出版一些适合农民阅读的好书,像五六十年代的赵树理、柳青、周立波的小说,在我们农村极受欢迎。并且希望出版的图书不一定非要装帧得如何精美,非要压塑,非要布面乃至真皮精装。过去有种《中华活页文选》甚至连封面也没有,廉价实用。内容不好的书,装帧得再精再美,也好比绣花枕头,或者照农民的粗俗比喻:驴粪蛋子外面光。
当然,近些年写农村题材的好作品也有,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与周克芹的《山月不知心里事》等等,我们农民是看见的,是欢迎的,然而,只可惜像这样朴素真实的作品似不多见。
我们盼望:不要叫我们总是到旧书摊上寻赵树理、柳青们的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应该有更多的讴歌新时代的农村读物。
新时代的赵树理、柳青,你们在哪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