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乘车难、行路难”是现代都市一大顽症,青岛市根据自身路况条件,推行了一套解决堵车问题的有效办法——青岛医治行车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1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乘车难、行路难”是现代都市一大顽症,青岛市根据自身路况条件,推行了一套解决堵车问题的有效办法——
  青岛医治行车难
本报记者宋学春
青岛市地处山丘地带,市区道路南北长、东西窄,道路多顺山坡走势而建,高低起伏,弯多,坡多,不规则路口多。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机动车辆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现已达31万辆。然而市区道路建设滞后,交通堵塞较为严重。
青岛市政府决定,自1998年5月至1999年12月,在市区中心修一条贯穿东西的高速路,届时有几条主干道将中断交通。在本来拥挤不堪的情况下,再中断几条主干路,对交通管理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何保证按期施工、在施工期间不造成大的交通阻塞,市公安局的领导在动脑筋,交警支队的领导及干警们在思索。
      小限制,大方便
青岛市区的道路虽然多数很窄,但路网密集,路与路之间多数间隔在500米以下,且无断头路,几乎都能结成对子,形成循环。针对这一特点,一条解堵的基本思路逐渐形成:改革交通管理办法,实施单向交通管制。这就要改变驾驶员和乘车人多年形成的老习惯,让大家走“弯路”,弄不好,会招来“众怒”。
对此,交警支队本着“小限制,大方便”的原则,先试点再推开。经过8次调流尝试,才在市中心的延安路一带实施单行线管制。目前,全市的单行线达到了106条,市区的几条主干道都已南北贯通、东西贯通,形成了市区大交通格局。“如今,在青岛市乘车真有点畅通无阻的味道。”一位来自东北的旅客满意地说。
      向“路”要路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青岛市的非机动车大幅度减少。针对这一特点,青岛交警支队组织专人对现有道路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向路要路”的思路。他们按照市区路面状况及机动车的行驶速度和安全距离,把大型车道宽度改为3米至3.3米,小型车道缩小为2.7米至3米,部分路段的非机动车道缩小到1米,凡14米至16米的道路均视情况划成双向4排车道,16米至20米的可划出5至6排车道。目前,青岛市已在30多条道路上增划车道50余组,仅此一举增加机动车通行道路90多公里,既花钱不多又扩大了道路容量。
可别小看这90公里,据有关专家介绍,在市区修1公里道路,包括拆迁、安置、建造等需1亿元资金,青岛交警科学施划标线,为国家节约了大笔费用。
      “公交”优先
“如何为广大职工、市民提供一个便利、快捷的交通环境,保证他们安全正点上下班,是这次治理交通阻塞的重中之重。”公安局局长万国忠对记者说。
记者发现,在单向交通道路上,凡施划三条机动车道的路段,都开辟一条公交专用车道,允许公交车、小公共汽车及单位班车逆行。马路上,民警疏导指挥交通时对公交车、班车优先放行;对闯单行线、占用公交车道的社会车辆予以纠正和处罚,真正使公交车道成为“绿色通道”。
据调查,青岛市自从实施单向交通以来,道路阻塞点基本消除,行车时速由原来的20公里提高到40公里以上,同时,车辆对撞的重大恶性事故减少,还降低了汽车尾气和噪音污染。
这一前所未有的调流行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青岛交运集团联运公司集装箱车队有集装箱车100多辆,以前每天下午5时30分以后才收车。实行单向交通管制后,收车时间比以前提前了1至2小时,仅燃料一项,每年可节省21万余元。
——青岛公路客运公司,从青岛货车站发往青岛长途汽车站的客车每天80余班次,运送乘客3000余人。过去每班次需行驶近1小时,实行单向交通管制后,40多分钟就到达目的地。照此计算,全年经济效益可提高20余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