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记时传祥式的模范群体徐州下水道四班(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06
第1版(要闻)
专栏: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
——记时传祥式的模范群体徐州下水道四班(上)
新华社记者陈明星王惠堂新华日报记者李大容庄传伟
本报记者龚永泉
1996年10月26日,阳光灿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等陪同下,专程看望了徐州市城建局市政管理处下水道四班职工,关切地询问四班人员的工作、身体情况。面对满墙的奖状、锦旗,听了四班同志的汇报,胡锦涛动情地说:“你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的思想情操。我代表北京来的同志,代表所有受过你们服务的人们,向你们表示感谢!”说完,他向四班全体职工深深地鞠了一躬!
激动的泪花模糊了四班职工的双眼。他们无愧于来自党中央的问候。他们26年如一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受到上级表彰60多次,连续17年荣获徐州市“红旗班组”称号,三次受到江苏省政府的表彰。去年,他们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誉为新时期时传祥式的模范群体。
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
城市的下水道与每个居民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人们的生活用水,企业排出的污水,天上降下的雨水,都是通过纵横交错的下水道向外排泄的。有人说,一座城市有“进口”和“出口”,下水道就是城市的“出口”。下水道一旦堵塞,美丽的城市将陷入瘫痪。
徐州下水道四班12名职工中有10名女同志。他们担负着城西区5万米下水道4000多座窨井的疏浚、养护及排涝任务。由于历史的原因,辖区内直径1米左右的下水管道,占总数的1/4。在这样的下水道里作业,困难可想而知。徐州矿务局门前有一条30米长的过街下水道,两边有两个厕所、一家饭店和一个汽车队。粪便、油污全往这里排放。时间一长,下水道里上面凝固了一层厚厚的油垢。一次,关永淑带领两名职工,身穿皮裤,下到齐腰深的污水井里。在微弱的汽灯下,他们弯着腰,苦战一夜,终于疏浚完毕。
有些人劝他们:“扒阴沟这样苦、脏、累,干什么不比它强?”老班长孙景华却说:“下水道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你也怕脏,他也怕苦,哪来城市的整洁、优美?你也怕苦,俺也怕苦,哪来大家的舒适幸福?宁愿吃尽千般苦,换来市民夸政府,就算咱们下水道工人的追求吧。”26年来,班长一任又一任,职工一茬又一茬,四班人始终无怨无悔。
雨声就是命令
徐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四周偏高,中间低洼,又是有名的洪水走廊。每逢汛期,排涝任务重,四班人最繁忙。
四班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雨声就是命令”。白天,什么时候下雨,他们就什么时候赶赴各自分管的路段;夜晚下雨,他们必须在凌晨四点半以前赶到现场。职工们养成了一个习惯:夜晚下雨,他们就把一只盆放在门外接水,从盆里雨水的多少来判断雨量的大小和哪些路段会发生险情。
每年汛期到来之前,四班职工都要检查、疏浚所有路段的窨井、管道。那是1984年6月,关永淑、彭世坤、王玉英、李树芝等人,来到6108工厂附近的路段检查,发现井盖全被建筑垃圾埋住了。关永淑、彭世坤带着木棍、铁桶从紧挨这条路段的其他井口钻进了下水道,用了两个小时才找出了所有井盖。
说实话,下水道在地下,少挖一米没人知道,少扒一耙子也没人看出来。可四班人却说:“咱们干的是良心活,宁叫力气吃亏,不让脸上无光。”去年7月21日,徐州下起了倾盆大雨,一小时的降雨量达100毫米。凌晨四点左右,班长许光萍披上雨衣,拿起工具,推上自行车,顶风冒雨,赶往自己分管的路段检查险情,接着又到同伴分管的路段巡查。听说铜沛路淹了,许光萍心急如火地立即骑车赶到铜沛路,张厚结也赶来了。他俩在齐腰深的水中,把堵在井口的杂物打捞出来,揭开井箅子,迅速排水。
许光萍摸到一个已经打开的窨井边,把自行车前轮塞进了井口,又脱下印有“市政防汛”字样的红雨衣,披在车子后轮上,提醒行人注意安全。接着,她又掀开了附近两个窨井盖排水,还借来一辆三轮车,架在一个井口上。她自己却毫无遮挡地站在另一个井口旁,一边打捞水里的漂浮物,一边防止行人落井。过路行人感动地说:“市政府派人来了,雨再大,咱们心里也不慌!”当他俩把路段积水排净后,腰直不起来,腿也不听使唤了。这才想起来早饭、午饭还没有吃哩。
不就是多出把力嘛
四班人在做好自己辖区工作的同时,只要发现哪儿的下水道堵塞,群众有难,都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们说:“造火箭、放卫星,咱不行,扒下水道咱可内行,分什么分内分外,不就是多出把力嘛!”
永安街小学校长王鹏的工作日记的扉页上,记着一个电话号码“5708094”,这正是四班的电话号码。那是1982年夏天,永安街小学一片汪洋,学生由家长背着进教室,苦不堪言。在附近干活的四班工人主动来到校园,连续干了几个小时,不仅疏通了下水道,还修好了窨井口,添加了新盖子,并留下了四班的电话。从那以后,四班每年都上门为这所学校疏浚下水道,连续14年未中断。学校曾多次提出付工钱,都被他们婉言谢绝。四班人说:“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咱们的义务,咱收了你们一分钱,咱们就不值一分钱!”
在四班荣誉室众多的锦旗中,有一面写着“军民共建,无私援助”。1989年“八一”前夕,解放军某部在徐州建设大型司机训练基地。一遇下雨,施工现场的地下管道直冒脏水、臭水,许多战士患上了肠炎和痢疾。部队首长慕名找到四班。四班人立即赶到营区,冒着高温酷暑,忍着蚊虫叮咬,四处查寻地下管线,一个井一个井地清,终于把3000多米的地下管道疏通了。干部战士深受鼓舞,向四班赠送了这面锦旗。
在四班工房的墙上,挂着一面精致的镜子。这里也有一段故事:有一年春节,徐州电焊条厂一幢宿舍楼下水道堵塞,楼上楼下几十户人家急得直跺脚。居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四班打了个电话。放下电话,副班长彭世坤带领大伙来了。他们从一楼查到三楼,决定从二楼下手。彭世坤拧开螺丝钉,拆掉下水管道的疏浚盖,用竹片和铁丝一点点地往上捅,只听“哗啦”一声,管道通了。来不及躲闪的彭世坤,被脏物浇了一身。住户中一位老大娘掏出60元钱,对四班的职工说:“我不是给你们付工钱,这大过年的,大娘想请你们洗个澡。”他们说啥也不要。后来,大娘特意买来一面镜子送到四班,关切地说:“你们班里女同志多,整天在外风吹日晒的,有一面镜子,下班后也好打扮打扮。”
有人问四班人:26年来,你们义务为群众做了多少分外的好事?他们说:“做点事情,谁还记在心里,写在纸上?”如今,四班人义务服务的范围几乎波及整个市区,从工厂、学校、部队到饭店、浴池、居民楼,都洒下了他们的辛勤汗水,留下了他们对徐州人民的一片深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