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结缘“故事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24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新风集

  结缘“故事村”
陈建华黄国平
11月19日,河北藁城市耿村格外热闹。一大早,乡亲们就从四面八方来到村委会办公室前。几十个金发碧眼的外国旅游者来了,一面面写有“CITS”的蓝色小旗在微风中飘扬。在欢笑中,耿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向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的代表赠送了写有“捐资助学,情深似海”字样的锦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今年4月说起。美国民间大使国际交流讲故事协会从国际电脑互联网络中了解到河北耿村“故事会”的有关信息,又通过相关渠道详细查询相互开展故事交流的可能性等有关事项。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得知这一消息,当即派欧洲一部的同志前往耿村了解情况,并极力促成这一项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
耿村,素有“故事之村”的美誉。村民有着祖祖辈辈讲故事的历史,其中被人们誉为“故事大王”的71岁的靳正新老人能讲500多个故事。耿村还有故事夫妻、故事兄弟和故事家庭等多种讲故事的形式,仅藁城市文化局一次就为耿村整理出20多本耿村人故事集。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差,耿村现在仍处于贫困之中。更让人忧虑的是:由于校舍破危,数百年的村办“故事堂”改做村办小学教室,农民们喜闻乐见的“故事会”只好挪到了农舍小屋里。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欧洲一部的同志目睹该村校舍危旧、“故事堂”被占用、集资建校尚缺5万元资金的情况,立即向部门经理顾振德作了汇报,欧洲一部决定向该村捐款4000元人民币。
11月17日,美国民间大使国际交流讲故事协会一行67人的旅游团抵达藁城。美国客人听完情况介绍,深感兴趣。欧洲一部的刘平代表国旅总社向耿村捐了款。当晚,游客分成10个小组,分别到耿村农家相互交流“故事”。伴随着导游风趣的传译,宾主双方一会儿凝神静听,一会儿开怀大笑,美国客人深深被耿村富有民俗特色的故事所吸引,陶醉在故事所表现的传统的民族文化中。次日,游客参观了具有百年历史的“故事堂”,美国客人又被耿村人在如此贫困条件下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文化活动的精神所感动,客人们当即表示,要捐资助学,建设“故事村”。客人们有的捐美元,有的捐人民币,有的开支票,气氛十分热烈。在团长———美国讲故事协会会长史密斯先生的提议下,客人们共捐出8500美元,补齐了耿村建校的短缺款项。最后,全体美国客人一致决定,由史密斯先生化零为整,统一开出支票,委托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监督该捐款的管理和使用。
两个半天的旅游活动结束了。离别时,史密斯先生一再表示,今后要组织协会人员向耿村学校捐献教材文具,为耿村联系姐妹学校,帮助村里修建“故事堂”,促进与耿村的文化交流。耿村人也从这次旅游文化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优势,树立了开发旅游、建设家园的信心。
北京市陈建华黄国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