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中东:和平进程受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22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报道

  中东:和平进程受阻
本报编辑刘正学本报驻埃及记者朱梦魁本报驻叙利亚记者吴文斌
编辑: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令世人瞩目的中东和平进程越来越步履维艰,甚至出现停顿倒退的局面。尽管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再表示,以色列政府愿意就犹太人定居点和从约旦河西岸撤军问题同巴勒斯坦方面继续谈判,但阿拉伯国家认为,由于以色列政府缺乏诚意,目前中东和平进程已遇到两年来最严重的挫折。请回顾一年来巴以关系的恶化情况及其原因。
朱梦魁:今年2月底,以色列强行在东耶路撒冷动工兴建哈尔霍马犹太人定居点后,巴以和谈遂告中断。阿拉伯国家认为,此举严重违反了巴以奥斯陆协议规定的“在和谈期间不采取单方面行动”的精神。随之,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接连发生3起炸弹爆炸事件,有数百以色列人伤亡,个别犹太人定居者也散发了侮辱伊斯兰教教长先知穆罕默德和亵渎《古兰经》的漫画。双方极端分子的敌对行动,使巴以安全合作一度中断,暴力流血冲突增多。以色列当局因此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实行集体惩罚性质的经济封锁,美国也两次在安理会动用否决权,致使国际社会要求以色列停建犹太人定居点的议案未能通过。以方强调,拯救和平进程应以打击恐怖活动为先;巴方坚持,只要在巴被占领土上的犹太人定居点工程不停止,巴以谈判就无法走上正轨。为尽早打破僵局,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9月中东之行后,曾提出让犹太人定居点暂停建6个月的建议,但未被以色列政府接受。12月,美国继续对以色列施加压力,希望以进一步扩大同意撤出约旦河西岸6%—8%的地区范围,但因以内阁存在严重分歧而遭拒绝。巴勒斯坦方面认为,以原先作出的承诺,也是未经双方预先磋商的单方面行动,“是一个阴谋和骗局”。与此同时,以色列军政方面重申,进一步的有限撤军行动不意味着同意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
总之,巴以和谈再陷僵局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在犹太人定居点、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撤军以及土地换和平、还是安全换和平这三个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编辑:巴以和谈停滞不前,叙以和谈更一筹莫展。自去年2月至今,叙以和谈已全面搁浅,其症结在于内塔尼亚胡上台后改弦易辙,拒不承认前工党政府作出将归还戈兰高地的口头承诺,坚持把戈兰高地并入以色列版图。请问:以色列为什么要继续占领戈兰高地?
吴文斌:戈兰高地是叙利亚领土,在1967年“六五”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并于1981年并入以的版图。30年来,以色列已在戈兰高地营建了35个定居点,安置了1.3万犹太人。今年7月17日,内塔尼亚胡前往戈兰高地,出席以色列侵占戈兰高地30周年的“庆祝活动”,曾公开声称戈兰高地是“以色列王国”的一部分,是以色列的“大水库”,强调“戈兰高地的命运与以色列的命运息息相关”。此外,他还宣布,以将进一步在戈兰高地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和兴建旅游设施。
以色列继续占领戈兰高地有两个战略意图,一是保持地理上的“战略纵深”和“安全边界”。戈兰高地是连接叙约、叙以和叙黎的公路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一重要的天然屏障。二是控制对以命运攸关的水利资源。戈兰高地的水资源十分丰富,目前以国内50%以上的用水来源于戈兰高地,因此,以色列视戈兰高地的水为“生命之源”。就是前工党政府也表示,它虽然同意以“土地换和平”,但并不等于同意以“水源换和平”。可见,以色列把“水源安全”看得何等重要。然而,对叙利亚来说,以色列如不撤出戈兰高地,归还其主权,就不会有全面和平,没有全面和平也就无安全可言。
编辑:中东和平进程受挫,也使黎巴嫩局势进一步恶化。今年以色列军队在黎巴嫩南部接连遭到3起重大伤亡,在以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以色列舆论认为,目前以色列在黎的处境犹如美国当年在越南,已“深陷泥潭,难以自拔”。这不仅引发以朝野内外再次就是否单方面从黎南部撤军的大辩论,而且对内塔尼亚胡政权也是一次极大的冲击。
吴文斌:是的。内塔尼亚胡以“安全换和平”代替“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并未给以色列带来真正的和平。迄今,以色列以保障其北部地区为借口,将黎南部850平方公里划为以的“安全区”,在那里经常性驻扎1000多名以色列军队,并扶植近3000名的亲以“南黎巴嫩民兵”。然而,今年已有39名以军官在与黎抵抗武装冲突中丧生,这是以军自1985年来损失最大的一年。人们已对安全区提出了质疑。“现在就和平”运动的成员和阵亡官兵家属及在安全区执行任务的官兵的母亲们,纷纷组织起来上街游行,要求以军撤出黎南部。工党领导人则抨击内政府的强硬政策,敦促政府检讨其所谓的“安全换和平”政策,并多次在议会对内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以联合政府内部也有4名部长公开要求单方面、无条件地从黎撤军。内塔尼亚胡对此提出严厉的批评,认为这是动摇以色列的军心,并下令任何政府部长不得擅自发表撤军的言论,以维护政府的统一立场。然而,他却拿不出一条锦囊妙计,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
编辑:美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一直起主导作用。但由于美的中东政策多持偏袒以色列的立场,一直受到阿拉伯国家的批评与抵制。11月16日,由美国竭力撮合的多哈第四届中东北非经济会议就受到十多个阿拉伯国家的抵制,最后由首脑级降至部长级。请介绍一下这对中东和平进程会产生什么影响。
朱梦魁:1994年首届卡萨布兰卡中东北非经济会议是在中东和平进程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召开的。以后又在安曼和开罗举行了两届。它向人们绘制了阿拉伯同以色列在中东北非地区经济合作的蓝图。然而,这一经济合作前景因1996年内塔尼亚胡上台推行了强硬路线而受阻。美国为了推行自己的中东政策,希望通过阿以经济合作来促进中东和平进程,但阿拉伯国家认为,实现中东和平与开展地区合作应互为因果,在已经达成的和平协议难以履行、致使中东和谈滑向倒退的危险阶段,绝不能让背弃和平承诺的以色列通过多哈会议坐收经济红利。
就美阿关系而言,这是海湾战争后美国的阿拉伯盟友第一次大规模地对美国说“不”。阿拉伯国家在多哈会议上让美国吃了软钉子,其用意就是提醒美国必须改变偏袒以色列的不公正立场,进而使和谈取得进展,否则地区合作只能是空中楼阁。
编辑:中东和平进程一再陷入僵局,不仅对阿以双方无益,而且会导致地区局势更加复杂,请对中东和平进程的走向作一评估与展望。
朱梦魁:内塔尼亚胡总理不顾美国的施压和阿拉伯国家的批评,坚持其从约旦河西岸有限撤军的计划。这一计划受到以色列极右翼宗教党派和犹太移民组织的反对,他们声称要提前进行“倒内”的大选。内塔尼亚胡在最新一次民意测验中威信急剧下降,以色列最大反对党工党领导人巴拉克已要求党内紧急部署,作好应付提前大选的准备。当前,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撤军两大障碍滞缓了巴以最后阶段谈判的到来,巴以最后阶段的谈判将涉及如何确定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的最终地位等敏感问题,必将更加困难。
中东和谈长期处于僵局,促使阿拉伯国家加紧协调立场,以便应付本地区可能出现的意外局势,也使把持中东和平进程的美国感到棘手,但却给俄罗斯和欧盟介入中东的斡旋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中东和平进程尽管面临危机,但有识之士仍抱乐观态度。12月11日,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会谈后强调,以工党不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大多数以色列人都是支持和平的。他重申他不支持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他认为解决以从黎南部撤军最好的办法就是同叙利亚就包括戈兰高地在内的所有问题达成一项全面协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