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海湾:缓和与危机并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22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报道

  海湾:缓和与危机并存
本报驻阿联酋记者林皎明
在过去的一年中,海湾地区总的形势是继续向缓和发展。海湾地区各国关系和解势头强劲,地区各项合作频繁。伊拉克和伊朗努力与周边国家重修旧好,初步摆脱孤立状态。美国在海湾地区虽仍占主导地位,却遇到严峻挑战,“双重遏制”政策遭到各方强烈抵制和反抗。世界政治多极化色彩在海湾政治生活中越发明显。
1997年海湾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海湾各国关系进一步实现和解,求合作、促发展成为地区形势主流。
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在5月大选中当选伊朗第七届总统后,顺应社会变革需要,执行温和务实的内外政策,为伊朗缓和邻国关系创造了适宜的气候和环境。除沙特、阿曼、苏丹和卡塔尔特使相继访问德黑兰外,哈塔米总统11月也派外长哈拉齐出访叙利亚和海湾六国,互相表示友好合作的愿望。同样,伊朗与伊拉克两国也互释战俘,伊朗朝觐车队今年第一次通过伊拉克陆路抵达沙特。12月初伊斯兰会议组织首脑会议在德黑兰召开,海湾阿拉伯国家派代表与会,标志着伊朗外交已打破孤立。对伊拉克几年来受到严厉的制裁,海湾阿拉伯国家也深表同情,呼吁联合国放宽石油换食品计划,早日结束对伊拉克的制裁。除此之外,海湾阿拉伯国家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加快建立海湾共同市场和统一关税的步伐。
与此同时,美国今年在海湾地区遇到严峻挑战,处境十分窘促。
海湾战争后,美国在海湾地区推行“双重遏制”政策,对伊拉克和伊朗进行禁运和封锁。但几年来的事实表明,美国这一政策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其最明显的例证,是9月法国道达尔集团与俄罗斯、马来西亚合伙对伊朗石油天然气的投资协议。这份合同额高达20亿美元,给美国“遏制”政策当头一棒。美国政府威胁要以达马托法为依据对道达尔实行制裁。法国政府据理反驳,欧盟表态作道达尔的后盾,对伊朗实行“批评性的对话”政策。最后白宫不得不放弃制裁。
年初,美国和伊朗曾在海湾水域军事对垒一阵,但9月奥尔布赖特海湾之行时对伊言词明显缓和。此后,又传出美国不再支持伊朗反对派的消息,美国助理国务卿英迪克说,美国的海湾政策目前“正经历一段走着瞧的过程”。美国前中东特使默菲透露,白宫将把目前对伊朗、伊拉克的“双重遏制”政策调整为“区别遏制”政策,准备对伊朗网开一面。
围绕武器核查风波,美国与伊拉克近来展开新一轮紧张对抗。这是下半年海湾局势的焦点。为逼迫伊拉克接受有关制裁条款,美国紧急调兵遣将,摆出一副动武的架势,却又不敢贸然下手。今日之海湾局势,已不可与往日相比,美国汇集不到当年海湾战争时的国际支持,法国、俄罗斯公开反对美国对伊采取军事行动,广大阿拉伯国家更不赞成美国再次打击自己的穆斯林兄弟。五角大楼欲战不得,欲罢不能,相当窘迫。
海湾是全球能源供应处,是各方必争之地。现在,邻近的中亚地区成为仅次于海湾的大产油区,更增添了局势的复杂性。美国为维护自己在海湾的石油利益,并以此染指中亚,绝不会退让一步,而欧盟、日本和俄罗斯在海湾也有经济利益与传统势力,因此,未来的海湾形势将是缓和与危机并存。
(本报阿布扎比12月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