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吴邦国在全国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打好纺织工业突破口攻坚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27
第2版(要闻)
专栏:

  吴邦国在全国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打好纺织工业突破口攻坚战
本报北京12月26日讯 新华社记者李争艳、本报记者彭嘉陵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今天在由国家经贸委和中国纺织总会联合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工作会议上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对纺织工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突破口十分重视。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朱镕基副总理都作出了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吴邦国指出,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今年,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企业兼并破产、减人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进展顺利,资产重组取得重大突破。与整个国有企业改革一样,国有纺织企业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就总体而言,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纺织工业,成为目前国有工业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为了实现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中央决定把纺织工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使纺织工业尽快走出困境,重振昔日辉煌。现在,中央已明确了五项支持措施:一是对压锭给予财政补贴和贴息贷款;二是用于兼并破产的银行呆坏账准备金向纺织工业倾斜;三是提高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四是增加出口配额;五是用新疆棉顶替进口棉的产品出口实行零税率。政策力度是大的。为了确保完成突破口的任务,纺织工业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贯彻“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指导思想,以中心城市的国有企业调整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压锭、减员、增效的路子。具体讲,就是下决心用三年时间,压掉1000万纱锭,减少120万人,到2000年实现整体扭亏为盈,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吴邦国说,1998年纺织工业作为突破口的主要任务有三条:一是1998年先从沿海地区启动,当年基本完成480万棉纺锭的压缩淘汰任务;二是从1998年起安置好60万压锭下岗职工;三是国有纺织企业1998年减亏30亿元。他强调,要认真总结1991年以来压锭的经验教训,统一认识,从压棉纺锭入手,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纺织工业的振兴。根据各地的经验,压锭要实行“三个结合”,即压锭与行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相结合,压锭与减人减债、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压锭与控制新增棉纺能力相结合。
吴邦国强调,必须妥善安置好下岗职工,搞好再就业工程。这是纺织工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是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所需资金要多渠道筹集,由政府、企业、社会多家承担,各级财政最后兜底。要实行分级负责,中央企业中央财政负责,地方企业地方财政负责。二是职工下岗分流要有计划地进行。下岗分流要注意平稳推进,兼顾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要精心安排,从最困难、最容易做工作的企业入手,作好压锭、重组和下岗人员的安置和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建立职工再就业中心,帮助职工重新就业。同时,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的产业。四是引导职工转变择业观念,深入细致地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下岗和失业人员要转变就业观念,在岗职工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总之,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出台,都要充分考虑和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体现对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负责精神,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心上。
吴邦国指出,为了保证纺织工业作为突破口的攻坚战取得胜利,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首先,组织要落实。压锭解困的具体工作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要像抓“菜篮子”、抓“米袋子”一样抓紧、抓好、抓实。其次,政策要兑现。各地都要抓紧按照压锭规划,落实补贴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再次,分工要明确。这次纺织工业压锭和扭亏工作由国家经贸委牵头,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纺织总会协调配合,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最后,还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对不讲政治,不讲全局,没有效率和活力的领导班子,要尽快调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