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陈大启新年住新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29
第2版(经济)
专栏:牛年岁末走农家

  陈大启新年住新楼
本报记者彭俊
12月5日上午,当记者走进陈大启家小院的时候,他家请的砖瓦匠正在一层砖瓦房的上面加盖一层新房。年轻的男主人今年刚35岁,他很有礼貌地把记者请进宽敞的大堂屋。坐下后,陈大启第一句话就说:“不怕记者笑话,两年前,我们一家四口人还挤在一间小小的土房里……”
陈大启是江西省会昌县麻州镇麻州村的村民。会昌是全国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山多地少,资源稀缺,群众温饱一直是个大问题。陈大启全家只分到了2.5亩地,从前种水稻,土质不好,产量不高,一年打的粮食赶上好年景勉强才够吃喝。多少年下来,家里攒下的房产只有一间矮小的土房。
从去年开始,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扶持下,陈大启借了1.6万元扶贫贷款,干起了饲养鹧鸪的营生。鹧鸪是一种肉质鲜美的特种经济禽鸟,市场前景看好。在有关扶贫部门的指导下,陈大启一口气养了50组200只鹧鸪。一年下来,这个曾经抬不起头来的贫困户,获纯利1万多元,不仅告别了贫困,还盖起了一层四间的砖瓦房。
今年开春,陈大启一鼓作气又多喂了几十组鹧鸪,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把几百只鹧鸪侍弄得顺顺溜溜的,今年可获纯收入2万元至2.5万元。陈大启把到期的贷款还清之后,又着手在去年刚盖的四间砖瓦房上加盖一层,到年底就可搬进楼房住了。
为了帮助贫困农户解决温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利用扶贫贷款帮助麻州镇建立起了一个股份制的鹧鸪公司。刚刚摆脱贫困的陈大启自告奋勇担任了公司的技术员。他一个人带动了5户贫困户,给他们赊销种子,并提供孵化、饲养、防疫等一系列技术指导。一年下来,这5户贫困户都解决了温饱问题。
发展特种养殖,品种、技术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把握市场。陈大启告诉记者,为了打开市场销路,公司派出相当一部分人员南下广东、福建,北上河北、上海,广开渠道。另外,公司还采取和农户签订合同的形式,约定双方都能接受的保护价,市场行情走低时按保护价收购,保护农民利益。
陈大启再三对记者说,“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不是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家还不知道要穷到哪一年为止!”说起来年的打算,这位如今已意气风发的青年农民充满信心,“明年我还要把鹧鸪养好,也还要多带动一些贫困户一起发展。同时,要多花一些精力琢磨琢磨市场,争取像今年一样养活多少就卖出去多少,而且卖出个好价钱。解决温饱了还要接着干,咱农民的日子才能真正一天天好起来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