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水利惠泽杭锦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29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水利惠泽杭锦旗
本报记者岳富荣
入冬,踏着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第一场雪,记者来到内蒙古杭锦旗塔然高勒乡。
处于干旱丘陵地带的塔然高勒乡,新开发的水浇地一片一片。乡党委书记屈秉亮和乡长程杭平介绍,全乡5000多口人,人均水浇地已达到两亩,占全部耕地的2/3;今年虽然遭受特大旱灾,全乡粮食总产量仍达到700多万公斤,人均纯收入1700多元。
十几年前,记者曾到过这个乡。那时,这里只有个别居住在沟渠边上的人家才有小片的水浇地,绝大部分耕地在干旱中呻吟,农民广种薄收,一年下来,口粮尚不能完全解决。如今的变化,令记者感叹不已。
塔然高勒乡的变化,是杭锦旗的一个缩影。
杭锦旗是国家级贫困旗县之一,全旗13.2万人口,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尽管土地广阔,但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部丘陵地区,干旱缺水,有的地方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北部沿黄河的几个乡、镇、苏木,则涝灾频繁。
杭锦旗的农牧民穷就穷在水上。在兴水利、除水害上打硬仗,是近年来旗委、旗政府牢固确立的指导思想。各乡、镇、苏木更是把水利建设当成头等大事。杭锦旗旗长王玉明说:“我们的乡、镇、苏木干部首先要过水利关。”
四十里梁乡是一个地表水和地下浅层水十分贫乏的穷乡。过去,许多农民吃水都得用驴驮。当地水利部门做过勘探,认定这里是无水区。90年代以来,旗里四次组织这里的农民异地搬迁,共迁出4000多人。1996年初,乡党委、乡政府冒着在地下“戳几个干窟窿”的风险,选了有代表性的两个村,打了两眼300多米的深井,梦幻般地喷出了汩汩清泉,两口井的出水量分别达到每小时32吨和40吨。四十里梁的农民奔走相告,从此打井行动红红火火,至今已打成26眼机井,总投资达390万元,其中365万元是农民千方百计自筹的。该乡今年已见到效益的13眼井,共浇地4500亩,亩均产粮600公斤,一亩水地的产量相当于10亩旱地。乡里计划明年3月底以前将机井增加到30眼,全部使用喷灌,使全乡人均达到两亩水浇地。
近几年,杭锦旗的水利建设已由过去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发展为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大规模的“集团作战”,体现出全旗上下齐心协力,艰苦实干的精神。塔然高勒乡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庆功截流蓄水工程,由该乡庆功村集体投资20万元,全村劳力出动,历时5年,于今年春天完成,增加水浇地700多亩。今年7月至10月间,这个乡的群众又投入3000多个工日和1.4万元资金,完成了无点补拉截流蓄水工程,增加水浇地300多亩。
更具规模、更显气势的是旗委、旗政府直接领导和组织的水利建设大会战。今年8月14日,一场暴雨的袭击,使杭锦旗北部地区引黄灌溉的大动脉——南干渠堤坝16处被洪水冲毁,干渠内淤集泥沙16.9万立方米,已无法输水,灌溉区域内20万亩农田秋灌告急。旗委、旗政府及时发动和组织灌区内7个乡、镇、苏木的干部群众打响了筑坝清淤大会战。从8月25日至9月13日,出动民工3.25万人次以及部分机车,投入资金141.32万元(其中群众自筹62.9万元),提前完成任务,保证了干渠正常输水和秋灌按时进行。
杭锦旗通过“以奖代投”等多项鼓励政策,充分调动了各乡、镇、苏木和广大农牧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他们有资出资,有劳投劳。今年秋冬农田水利建设,高峰期全旗日上工人数达1.85万人,农牧民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达1372.2万元。
“巧蓄天上水,拦截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通过打机井、筑坝蓄水、开渠引水、综合开发等措施,杭锦旗农田草牧场的基础条件已大为改观。近几年,每年新增水浇地均在4万亩以上,今年达到8万亩。目前,这个旗的58万亩耕地中,已有50万亩水浇地。今年遭受20年来最大的旱灾以及涝灾、雹灾,全旗粮食总产量仍达到1.16亿公斤,牲畜达到125.5万头只。旗委书记白玉岭表示:“明年要保证全旗每人一亩以上水浇地。这个‘一亩’不是平均数,而是人人有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