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北京市丰台区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劳动组织和按件计工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7-09
第2版()
专栏:

编者按:建立健全的劳动组织和合理的计算劳动工分的制度,克服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发生的窝工、误工、无人负责等严重的混乱现象,是目前农业生产合作社搞好生产、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关键。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特派了一个工作组到北京市丰台区张郭庄、黄土岗、辛庄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调查,本文就是这次调查的结果。
北京市丰台区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劳动组织和按件计工制
赵纲 吕鸿才
编者按:建立健全的劳动组织和合理的计算劳动工分的制度,克服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发生的窝工、误工、无人负责等严重的混乱现象,是目前农业生产合作社搞好生产、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关键。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特派了一个工作组到北京市丰台区张郭庄、黄土岗、辛庄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调查,本文就是这次调查的结果。
张郭庄社共有三百八十八户,男女劳动力六百五十一人,耕地五千八百七十二亩。黄土岗社共有一百五十五户,男女劳动力二百二十九人,耕地一千六百七十九亩(内菜地五百二十五亩)。辛庄社共有二十三户,男女劳动力三十四人,耕地三百二十亩。张郭庄、辛庄两社以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甘薯、花生等大田作物为主,并有筛石子、打石板等常年副业。黄土岗社以蔬菜为主兼种大田,蔬菜收入约占全社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张郭庄、黄土岗两社已实行完全按劳分配,土地不分红。辛庄社是以常年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作为土地报酬,其余按劳分配。
劳动组织的情况
辛庄社是根据农业季节和农副业情况,将全社劳动力划为两个小组。平时一个农业组,一个副业组(打石板)。农事最紧张时,两个组都搞农业。小组不固定耕作区。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领导全组工作和评工记分。社内半月有一小段计划。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负责生产的委员(二人)按小段计划向小组分配农活。这种分组的办法,社员们还感觉便利。
张郭庄、黄土岗两社,因为社的规模大,就要求与大社相适应的劳动组织形式。两个社都建立了生产队,每个生产队负责一个固定的耕作区,并配备有为生产所需要的牲畜、农具。
张郭庄社共有七个生产大队。大队设队长一人,副队长二人,负责作生产计划,督促检查,调动大车牲畜(该社牲畜大车配备在大队,一般农具由小队保管),副业事务的接洽,对社员进行教育及解决较重大的问题等。大队下各设若干小队,小队设队长一人,副队长三人,负责根据大队的小段计划
(七天一次)安排生产,分配农活,检查耕作质量,评工记分,教育社员等。正小队长管全面工作,副小队长一人负责生产,一人负责记工,一人负责保管。
黄土岗社共有五个生产队,一个茉莉花生产组。生产队以下,按劳力分为二至三个小组,小组不固定耕作区。生产队设队长一人,副队长一、二人,统计员一人。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记工员一人。队长的任务是:管理生产,计划和分配农活,掌握劳动定额,检查耕作质量,对社员进行政治思想和劳动纪律的教育等。副队长除协助队长工作外,还管杂活、统计应售出的蔬菜等。统计员负责作劳动报单、生产表报,并兼管农具。小组长的任务是根据队长布置的任务分配社员农活,领导干活。小组记工员负责将社员的每日工分记入劳动手
册。
建立劳动组织的经验
一、健全劳动组织、贯彻责任制,是克服窝工浪费的有效方法。合作社是统一经营的生产单位,如果仍然沿用过去临时派工分散经营的办法,就必然会造成劳动力的窝工浪费现象,影响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受到损失。例如黄土岗社一九五三年发展到三十三户,仍然采用社主席派工的办法,结果每天早晨派工,便要耽误半小时左右,每天窝二、三个工。社员说是“每天打钟上社‘赶会’,听候主席‘发配’”。而管生产的主席却正像社员所说的“长三头六臂八条腿也‘忙活’不过来”。经常发生需工多派工少或需工少派工多的情形,有些活该做没做或做的不好,这年春天甚至有二十畦冷韭因为忙忘了一茬没有收。以后社内检查了这些缺点,改进了劳动组织,将全社劳力划分为两个男女混合的生产队,每队负责一个固定的耕作区。这样做的结果,每个队负责的地区小,劳力少,地块比较集中,“派工”“派活”比较方便,“窝工”
“丢活”现象大大减少了,主席不忙乱了,队长负起责任来,社员不再闹“发配”了,彻底扭转了过去的混乱现象。
张郭庄社今年春初虽然建立了生产大队和小队,但由于划分得不够恰当,分层负责制没有确定好,也曾一度发生过混乱现象。一方面是生产小队太小,技术骨干配备不全,大田播种时,不少小队有扶耠子的,没有撒籽的;有撒籽的,没有撒粪的,造成临时大量调拨劳力的现象,影响生产计划和工作质量,也增加了评工的困难(该社经常抽出一半多的男劳力去搞筛石子的副业,也是使各生产小队感到人少和造成临时大量调拨劳力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小队长没有负起责任,使大队长过分忙乱,大队长每天忙着安排生产,分配农活,调动牲畜、大车,准备农具、种子,领导评工记分等,没有时间主动检查工作和解决重要问题,以致经常发生窝工浪费,大队长本人也很少能够参加生产。以后该社改进了劳动组织,将规模较大的四个大队的二十个生产小队合并为八个,小队固定了耕作区,贯彻了分层负责制,加强了小队长的责任,才克服了过去混乱现象,使大家都感到满意。
二、劳动组织的形式应根据社的大小、生产需要、劳力多少等条件来确定。根据三个社的经验,三十户以下的社,因为规模小,由管委会直接领导生产较好,一般不必建立固定耕作区的生产队,但应按生产需要建立生产小组。三十户以上的社,就有必要建立固定耕作区的生产队。生产队是合作社劳动组织的基本形式,必须选派较强的骨干担任队长,加强队的领导,以发挥它在生产上的作用。生产队以下,可以建立生产小组(如生产队较小,也可以不设固定的生产组,而按小段农活临时分组)。生产小组不必像生产队那样多年固定耕作区,但可以在一年或某一季节内,划分一下责任区,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贯彻责任制。例如锄苗,如果某一块地的几遍苗,都由一个小组负责来锄,就容易作到遍遍精细;如果分由几个小组负责,就容易发生先锄的不顾后锄的,发生质量粗糙的现象。在划分小组后,应加强集体主义和劳动纪律的教育,使社员们自觉地服从分配,克服本位主义思想。
为了加强管委会的领导和发挥生产队的作用,大社劳动组织的层次不应过多。三四百户的社可以多设几个生产队,队的规模可以大一些,一般不应在生产队与生产小组之外,再增加层次(张郭庄社是大队以下设小队,小队以下不再分组。小队规模较大的,可多设几个小队长,分工领导)。
建立生产队一般应注意:(1)适当搭配各队劳力、技术骨干和领导骨干,增强其独立进行生产的能力。对社员间的个人感情和人事关系,也可以加以适当照顾;但须坚持以有利生产为主,避免劳力强的和骨干集中到一起,影响其他队的生产。
(2)根据生产需要,配备各队牲畜、农具。如黄土岗社各队都配备有适当的牲畜、农具,张郭庄社牲畜、大车配备在大队,一般农具如犁、铁锨、大锄等配备在小队。(3)居住集中。两个社生产队的划分,都照顾到自然村的分布情况。
从张郭庄黄土岗两个社的情况看,生产队最少要能凑一个生产班子,能独立使用一套农具和独立进行各种农事活动。队的耕作区要便于实行合理轮作。大社的生产队应随社的扩大而适当增大。例如黄土岗社现在的生产队,多是四十个左右的劳力,三、四百亩土地。这样就更便于配备牲畜、农具、因地种植、合理使用劳力以发挥合作社的优越性。但生产队的规模也不宜过大,因为目前一般生产队长的管理能力不高,使用的农具主要为改良农具或旧农具,生产队太大了,就要增加管理生产的困难。
三、生产队所负责的耕作区,既要注意使土地连片、集中,又要注意适当搭配各种作物,调剂忙闲。张郭庄、黄土岗两社各生产队的土地都距各队所在自然村较近,且较集中,对搭配土地、作物,调剂忙闲也作了照顾。但也发生过一些问题,如黄土岗社今春开始编生产队划耕作区时,全社每一劳力应担负水地三点零六七亩,旱地六点零八二亩,但二队每个劳力却平均有水地五点七亩,旱地九点九亩,超过全社平均数太多;四队每个劳力平均旱地二点一三六亩,三队每个劳力平均水地一点七九五亩,距离全社平均数又太远。因为劳力和土地数不相称,便形成大量调拨劳力。以后重新调整了耕作区,使各队每一劳力所担负的水旱地数大体相等,但又发生作物搭配的矛盾。三队有四十五亩小萝卜,三十五亩土豆,四队有八十一亩土豆,只有五亩多小萝卜,因为小萝卜每亩用工数较土豆多一倍,而且时间集中在四、五两月,土豆生长时间长,用工可以匀开,就形成四、五两月三队忙,四队闲。加以三队用工计划没有作好,临时调拨劳力又发生困难,使生产上受到很大损失。这说明划耕作区,必须周密地考虑到各方面的条件,对所发生的各种矛盾要依据次要服从主要的原则加以解决,才能作到适当。
四、关于妇女劳力的组织,三个社的经验,以男女混合编队(组)为好。这样,便于耕作时搭配劳力,发挥专长。例如播种花生时,男劳力扶耠子,女劳力点籽。栽甘薯时,男劳力扶犁打埂、挑水、撒粪,女劳力栽秧、覆土、撒毒谷等。也便于农副业结合,农活不太忙时可以抽出男劳力去筛石子、打石板,留下一部分男劳力和妇女劳力配合起来担负田间工作。但在混合编队(组)情况下,须注意灵活运用劳力,如大田播种时男女在一起,锄苗、摘棉花、捆小萝卜等适合妇女单独做的工作,也可以分开。
实行按件计工制以前的情况
这三个社过去对社员劳动的评工记分,都是采用“死分活评”的办法。但是随着社的扩大,劳力和土地的增多,各种农活也比以前复杂得多。如张郭庄和黄土岗两个社,每个生产队白天都分成好些个小组干活,谁干的怎样,除在一起干活的几个人外,别人是不了解的;即使在一起干活,因为没有评分的标准,不仅晚上评分要占去很多时间,而且也很难评得准确。这样有些落后的社员,便“钻空子”,干活“磨洋工”、“熬日头”,在评分时,又嚷自己干的活多、活累,想多评些分。由于有些社员的主人翁思想还不能一下子确立起来,他们想:“谁做的不好,吃亏是大家的,轮到个人名下,能有多少,犯不上得罪人。”因此,别人说评多少就同意评多少。还有些人,是看人来评分,和自己感情好的,就提议多评些分,和自己感情不好的,就赞成少评些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争分吵架的情事。另有些社员嘴里虽不说啥,但心里暗自彆气。这样就使劳动积极和劳动好的吃亏,结果是劳动积极的也不积极了,劳动好的也没有以先干的那样好了。有的社员竟失掉了办好社的信心,大大地降低了劳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评分没有明确的标准,也容易发生队与队间评分的不平衡,造成彼此互相猜疑。这一切都影响了合作社的巩固。黄土岗社在去年未实行按件计工以前,每天晚上五、六十个劳动力在一块评工记分,总是你多我少,争执不休,有时一吵就是小半夜。社员们反映:“白天累的筋疲力尽,晚上还要‘熬鹰’,可真受不了。”张郭庄社今年春耕开始,规定劳动一天七分为满分,以后提高为七分半。最初每天晚上评分时,争分吵架的现象很严重,后来各队在评分时,除妇女小孩少评一些外,一般都评满分。有时小孩也争起分来,结果不少小孩也评到满分。因此不少社员劳动情绪不高,他们说:“干不干,七分半。”有一个社员在压地的时候,在地头上睡着了;送粪的有的只装半车;搞副业筛石子的,二个人一天只抬一立方公尺石子,而单干户二个人能抬二立方公尺,效率相差一倍。辛庄社在评工记分方面也有同样情形。
怎样实行按件计工制
现在,三个社都已实行了按件计工的制度(简称“计件制”)今年春天黄土岗社预定实行按件计工的有六十三种农活,现在已经实行的有五十种。张郭庄社由队长会议初步研究,预定农业活九十种、副业活七种,实行按件计工,现在实行的共二十五种。辛庄社是随着季节在该做某种活以前,就先作试验,然后实行,在春耕播种阶段,共实行了十三种。
实行计件制必须首先制定准确的工作定额和确定每个工作定额的公平合理的工分,三个社在制定工作定额和确定定额工分时,是按照以下的办法:
一、制定定额的标准:三个社都是以一个中常劳动力忠实劳动一天所能达到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为标准。确定的办法是先由管委会讨论,再经过实地试验,而后交由社员大会或队长会讨论通过。如黄土岗社去年开始制定定额时,即由主任殷维臣亲自实地参加试验。张郭庄社在实行定额管理以前,两个人铡草,规定质量标准是五分长,一天铡四百斤为满分,社员们还嫌定额太高,经过第四大队大队长王文玉亲自试验后,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保持质量标准,铡了四百六十斤,最后经过社员们的讨论,确定五百斤为一个定额。也有一些简单的活,不经过试验,根据社员们的经验即可确定定额标准。在同一种农活中,由于条件的不同,定额标准也应有所不同。如辛庄社规定:在平地播种花生一付犁耩十二亩到十三亩,在坡地播种谷子,一付犁耩十亩到十一亩,为一个定额。黄土岗社规定:耕地用七寸步犁一驴一骡一天耕五亩五分,用十寸步犁二头骡子耕六亩,用双铧犁三头骡子一天耕十亩,算一个定额。为了避免赶活累坏牲口,规定多耕不多记分。实行定额管理后,对耕作质量的要求,也规定得明确、细致多了。辛庄社规定:播种时撒种的要撒匀、撒直;帮耧的不许乱打牲口,到地头要快、回头要稳,不能让牲口吃了毒谷;摅粪的,要摅在沟里,摅匀,不许一窝一块;拉砘子的,要压好,要打碎圪垃,拣净茬子。
二、确定定额工分的依据。三个社对每个定额工分的高低,是按照技术繁简、工作轻重和季节差别三个条件确定的。张郭庄社是把全年的农活,进行排队,分成三等八级。一等活分成两级。二、三等活,各分三级。每级活的工分,相差半分左右。一等一级活,是带有技术性和比较重的活,如扶犁、撒籽、撒粪、锄地、割麦、割谷、赶车等,共三十种。达到规定的数量和质量的,春季记八分工,夏、秋二季记十分工,冬季记七分工。三等三级活,不但活轻容易做,也不需要技术,如选种、治虫、大麻籽间苗等,达到规定的数量和质量的,春季记五分工,夏秋两季记六分工。如同一种活必须几个人共同作业,则按每个人的工作,规定不同工分。如种春玉米,四个牲口八个人,规定种十九亩地,整劳力五个(扶犁一人、撒籽一人,撒粪二人,赶鞭一人),每人八分;半劳力三个(撒毒谷一人,拉砘子二人),每人六分。
三、随着条件的变化随时修正定额。定额制定后,并不是就固定不变了,还要根据条件的变化,随时予以修正。黄土岗社去年在花生地拔草时,经过试验,确定每个定额为三亩,但没有做完,就下了一场雨,雨前草少,雨后草多,再用原来的定额就没法执行了,所以他们根据实际工作所能达到的数量,降低定额为一亩。还有一些活,变化较快,无法固定定额,如摘豆角、摘棉花等,但可按照定额的办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黄土岗社去年摘豆角,最初一棵秧上只能摘两三个,一个人一天只能摘六十五斤到七十五斤,他们就按中常的数量七十斤为一个定额,记六分五。第二天豆角多一些了,最少的摘到七十斤,最多的摘到一百零五斤,就提高定额为九十斤。第三天豆角大批的下来了,最少的摘一百五十斤,最多的摘到一百八十二斤,就提高定额为一百七十斤。
实行按件计工制的好处
计件制实行后,充分地发挥了每个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张郭庄社在未实行按件计工时,两个人铡草一天还铡不到四百斤,实行按件计工以后,一般能铡到五百多斤。搞副业筛石子,过去两个人抬一筐,慢腾腾地迈着方步走,实行按件计工后,有的同时抬两筐,抬上就跑(由于这样做有的人累病了,现已纠正),每天一般能挣十一、二分。谷子间苗带锄草,一般妇女带着干粮下地,午间不休息,有的挣到十二分。黄土岗社实行按件计工后,许多社员都是起早贪晚,社员殷德宽起五更就下地,一早晨就培了一百六十八个沟,挣了七分,白天刨土豆又挣了八分,一天干了一天半的活。许多社员反映:“以前熬日头,现在怕天黑。”
其次,进一步地贯彻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充分发挥妇女和半劳动力的积极作用,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干部误工多的问题。实行计件制前,辛庄社只有两个妇女在农忙时参加劳动,现在增加到八个妇女经常参加劳动。去年黄土岗社实行了计件制,全社二十六个妇女劳力,经常参加劳动的就有二十个。这个社有些男社员老觉得妇女挣的分多,不服气,社员张玉明等,就曾和妇女比赛捆小萝卜,结果,他们一天最多的捆六百把,而妇女最多的捆八百把,他们才不吭气了。立夏前后,是这个社农忙最紧张、需工最多的时期,小萝卜、韭菜要牧割,土豆、小麦要追肥,谷子要间苗等等,计划要用一千一百多个工,可是全社劳动力全部参加只能做九百个工,有的社员说:“非雇工不可”,但是该社从那时起,实行了计件工作制,大大地提高了男女整半劳动力的积极性,连老太太和小孩子们也都参加了捆小萝卜。结果未雇一个工,也按期完成了生产任务。
由于计件制是以个人计件为主的,每个人能做多少活,就记多少分。这样干部在处理必要的事务或自己的零活以后,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参加劳动,不像以前因评分不方便,把零碎的时间都浪费了。因此,不但可以多作些工,大家也感到活便。黄土岗社去年有五个村干部,经常开会误工,但他们在八个月中每人平均仍作了二百个劳动日。
第三、使计算劳动日的评工记分工作,进一步达到公平合理,符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并且简便易行,避免了开会过多的毛病。由于各种农活的劳动定额,绝大部分是经过实地试验后才确定的,所以它就能够准确地按照每个劳动力实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记分,克服了过去在记分上的偏高偏低和平均主义的现象,因而也就更符合于社会主义“按劳取酬”的原则。另一方面由于有了工作定额,在每天工作完了后,由小组长和记工员检查每个人完成定额的情况,便能很准确的把工分记载下来。这样就可以去掉开会评工的麻烦,避免了争分吵架的现象,有利于社员间的团结。并且因为开会的次数少了和开会的时间短了,社员们就可以得到充分的时间休息,或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所以这种制度实行后,很快的就得到了社员们的拥护。三个社在乍实行计件制的时候,有些社员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顾虑,但是经过说服、解释和试行以后,大部社员就积极要求干“件活”了(他们把按件记工叫“件活”)。社员普遍反映:“这办法好,省事、出活、不屈人。” (未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