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阅读
  • 0回复

募捐的那份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02
第2版(经济)
专栏:我看改革十八年

  募捐的那份情
辽宁锦州铁合金厂居委会李白劳
在我的记忆里,遇到需要募捐的事,都是居委会干部们亲自登门,好话说了半天,所募集的钱啊,粮票啊,旧衣破鞋啊,却很有限,有些衣物都是居民自家不能再穿用了。即使这样,捐时也不慷慨,不痛快。唉,那原因,还不是一个穷字!
没想到,1993年以后,我成了厂区居委会主任,募捐行情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94年夏,区、街民政部门来了指示,叫居委会发动群众,为灾区人民捐钱捐衣。虽然没有死的指标,但自己还是有个期望值的。
只过一个晚上,各个居民组长,还有他们的家人,就络绎不绝地把大包小包交上来。我一边清点记数,一边看那质量。哈,这哪是旧衣?呢子大衣、羽绒服、西服裤、中山装、羊毛衣,有的也就穿过几回……两天功夫,交上来4000多件,外加5000多元钱。这数量、这质量,都远远地超出了街道和我的估计。
1995年、1996年,年年有受灾地区,可每次募捐的衣服数量都会超过事先估计。为了摸清群众心理,我特意找了生活比较困难,但一下子捐出九件衣裳的李景英同志。我知道,她是退休女工,过去经常穿同志送给她的外套。
她说:“咱这地方再困难的户,也有电视看,别看我捐出九件,全家人还都有穿的。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啊!”
我又找了居民组长张淑兰,她捐了13件。张淑兰说:“咋想的你不用问了,十件八件捐出来,都是为了献一份爱心。不过,也得说咱厂区生活确实富裕了,若搁早些年,一家一件也不容易呢!”募捐活动使我看到了社会的变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