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阅读
  • 0回复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讲话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02
第9版(理论)
专栏:农村改革与发展纵横谈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发展
——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讲话的体会
钟农文
江泽民同志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提出和阐述了关于我国农村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深化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大事情,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是无法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比别的国家更加重视农业,才能持久地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昌盛。
江泽民同志不仅论述了基于我国国情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道理,而且突出地强调在我国现阶段促进农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正处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认清我国的这一发展阶段,将有利于提高我们加强农业的自觉性。在这一特定的发展阶段,由于比较效益等原因,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会较快地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如果处理得不好,农村和农业很容易出现停滞甚至萎缩的局面。这样的情况,在国外并不鲜见,在我国某些经济发达地区也曾不同程度地出现过,有些传统的商品粮调出区变成了商品粮调入区。如果这一现象继续蔓延,就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全局造成严重后果。针对这种情况,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分析了在当前这一发展阶段必须加强农业的特殊重要性。他告诫我们:“如果经济上去了,粮食减少了,这绝不是中国可以走的发展路子。”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好在工业化过程中加强农业的问题,处理好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问题,努力探索出一条在经济快速增长中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成功路子。
  把农村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还不能说已经大功告成。农村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从当前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状况来看,离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一方面说明了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另一方面说明了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可以极大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还是一个艰巨复杂的任务。”“在农村经营体制、农村市场体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这几个层次上,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为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重点。这三个层次的改革是一个整体,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进一步培育农村的市场主体;要健全农村的市场体系,特别是继续改革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体制,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农村的市场主体逐步发育成熟。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是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必须协调推进。农业是一个要承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特殊产业,在实现市场化的过程中,必须得到国家的有力保护和支持,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
农村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地的情况又不相同。深化农村改革,首先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中,梳理出属于有关体制上的问题;从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创造中,总结出深化农村改革的有效办法。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农村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依靠科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从我国农业的现状出发,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深刻阐述了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国人均农业资源相当紧缺,浪费却相当严重。比如,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还不到40%,而一些发达国家已达70%以上。化肥、农药、种子等浪费也很严重。我国不仅人均资源少,而且资源破坏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这与农业粗放经营有很大关系。面对严峻的现实,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不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生产方式,在资源投入方面我们将难以为继。”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就是要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使农业走上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个要求,“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狠抓科教兴农,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实施科教兴农的方针,主要是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搞好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科研、推广、培训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结合的整体,每个方面都有大量工作要做,都有很大潜力。每一项农业技术的重大突破,都会对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将给农业带来革命性影响。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作用更大。近几年,全国累计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亿亩,平均每亩增产84公斤,还节水、节地、省工;累计推广地膜覆盖玉米1亿亩,比常规露地玉米平均每亩增产165公斤。必须看到,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仍是薄弱环节。我国每年大约取得6000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只有1/3左右,大部分农业科研成果滞留在实验室或试验田里。据有关部门测算,“九五”期间如果把现有的十几项成熟农业技术推广开,每年可增产150亿公斤粮食。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求,把技术推广工作当作实施科教兴农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工作者到农村去,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吸纳农业新技术的能力,把科教兴农的方针落到实处。
  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各地在农业发展中,涌现出许多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这是广大农民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又一个创造。江泽民同志充分肯定了广大农民的这一创造,明确指出,加快农业发展,必须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是割裂开来的,农产品增值的收益回不到农业中去。按照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把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销售业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实行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就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这是一条增加农业积累、加快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农业要发展,必须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而一家一户的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市场带基地”的方式,实行区域化布局,在不改变农户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前提下实现专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公司带农户”等有效组织形式,把分散的千家万户同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带动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农业产业化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专业化、社会化等问题,而且反过来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市场主体。
我国农业要逐步实现现代化,需要现代工业的装备,需要现代科技的武装。而单一的小生产、小规模的经营,不利于吸纳现代科技和装备。通过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为农业吸纳先进技术和装备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引导大中型工商企业参与农业资源开发,引导科研院所开展农业科技承包,引导国内外各方面资金进入农业的有效途径。
推进农业产业化,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以市场为导向培植主导产业,发展区域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健全市场网络,稳定销售渠道,推进系列化的科技服务。这里的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为此,一是要采取得力的政策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应积极参与,帮助农民实现农业产业化,这是工业扩大自身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二是要处理好龙头企业同农户的利益关系,既调动加工、销售企业的积极性,又保护农民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
  切实解决好农民负担问题
江泽民同志十分尖锐地指出了当前农民负担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要求我们从政治的高度来认真看待并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是极为重要和非常及时的。近几年来,在中央的重视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减轻农民负担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有些地方的情况甚至相当严重。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在搞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以各种名目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乱摊派;有的违反规定,超限额提取提留统筹费;有的以权谋私,随意挥霍甚至侵吞农民资财。据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全国农民承担的提留统筹费比上年增长33%,社会负担增长52%,农民实际负担已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0%以上。目前,不少地方农民负担仍呈增长之势,必须引起我们严重注意。
随意加重农民负担,不仅直接侵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还影响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在有些负担重的地方,有的农民挪用生产性资金甚至靠借贷交纳负担,致使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近两年,多次发生因农民负担重而引发恶性案件。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减轻还是加重农民负担,绝不是少拿多拿几个钱的问题,而是保护还是挫伤农民积极性的问题,是促进还是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是增强还是丧失农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问题。”我们应当自觉地从这样的高度来统一认识,采取断然措施,下决心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应按照深化改革、发展经济、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的总体要求,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一是在干部中进行党同农民的关系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的教育,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自觉性。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必要的制度和法规,对农民负担实行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三是强化监督机制,尤其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四是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工作必须坚持“两手抓”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团结、文明的社会环境。如果社会风气不好,社会治安不好,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就不可能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农业和农村经济就很难搞上去。从农村长远发展目标来讲,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不仅是实现小康目标的保证,也是小康目标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农村工作必须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发展。
目前农村社会是稳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成绩的,但确实还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社会风气不好,治安状况下降,文化生活贫乏,封建的、愚昧的东西乘虚而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在农村工作中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转变农村社会风气,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创造一个良好的农村社会环境。这里的关键是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改变部分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其他工作才能真正落实。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善始善终地抓好这项基础建设。
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从根本上说,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重视对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引导、培养和教育。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提出,努力在农民中传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思想教育的一个新任务,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所要求的,也是农民发展生产、走向市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所需要的。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坚持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