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阅读
  • 0回复

关于“太行山道路”的理论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02
第9版(理论)
专栏:

  关于“太行山道路”的理论思考
张士儒
河北农大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方针,紧紧围绕全省特别是太行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进行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推动了山区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他们的开发研究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被国家科委誉为“太行山道路”。河北农大办学的成功实践,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太行山道路”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科研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联系实际规定为全党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河北农大师生坚持走出校门,深入实践,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学科研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中,我们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因此,必须贯彻落实中央“科教兴国”和推进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加快教学科研与经济建设的结合,让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太行山道路”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它适应了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知识分子加强世界观改造,增强群众观点的重要举措。知识分子只有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才能从群众无穷的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学习到工农群众高尚的精神、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作风,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河北农大师生在向山区农民传授科技知识的同时,向群众学到了许多新鲜经验,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加深了同群众的感情,增强了群众观念,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太行山道路”的核心体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
17年来,太行山道路的开拓者们之所以能够始终不渝地奋战在太行山上,舍家忘我,默默奉献,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在实践中把传统的民族精神与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相结合,铸造了一种充满时代气息和特征的“太行山精神”。
艰苦奋斗是“太行山精神”的主旋律。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推翻“三座大山”和夺取政权靠艰苦奋斗,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同样也要靠艰苦奋斗。“太行山道路”是一条不畏艰苦、不怕困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之路,是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之路。多年来,河北农大师生们放弃城市院校舒适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始终坚持奔波在环境艰苦的太行山上。不少老教授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但仍坚持每年有1/3以上的时间工作在山区。没有专车,他们就乘长途汽车,骑自行车,凭两个脚板,翻山越岭;没有招待所,他们就睡在农家的土炕上。饿了,他们同老百姓一起喝粥啃咸菜;传经授艺,他们同老农们一起泡在水田里。河北太行山区的20多个县、600多个乡的近8000个村庄,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太行山道路”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同时也正是靠艰苦奋斗精神,才使“太行山道路”结出了丰硕成果。
无私奉献是“太行山精神”的重要内涵。“太行山道路”的开拓者们坚持把知识献给人民不讲还报,为社会作贡献不讲索取,体现出了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境界。在他们的扶植下,不少荒山变成花果山,盐碱洼变成聚宝盆,贫困山庄成了小康村,涌现出一大批种植养殖专业户。然而,他们却从不收取任何酬金和馈赠,始终坚持义务服务。有的教师说得好:“小鸟的翅膀如果系上黄金,就不能翱翔;一个知识分子如果把钱看得太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他们的所作所为,充分展示了新一代知识分子那种倾心事业,扎实工作,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爱国主义是“太行山精神”的重要支点。爱国主义历来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巨大动力。太行山区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戎马倥偬,南征北战,为建立新中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老区人民也为此做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多年来,革命先烈和老区人民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一直激发着师生们爱国为民的热情,坚定了他们走“太行山道路”的决心。
“太行山道路”有力地推动了山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河北农大按照当地农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规模和层次,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他们由传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到组织多学科、多专业解决山区开发中的重大关键问题;由扶植每家每户走科技致富道路发展到综合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培育开发支柱产业;由注重高效农业、林牧业发展到建立既开发利用资源,又保护治理生态环境的农业工程技术体系等,大大促进了山区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十几年来,他们先后组织上千名师生从事太行山开发研究,承担各级各类课题98项,取得科技成果88项,有28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为山区培植起8个产值超亿元的支柱产业,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
“太行山道路”也是河北农大的师生通过科技、智力扶贫,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他们始终把为太行山区培养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为太行山区造就了一支宏大的、土生土长的农民技术队伍。十几年来,他们不仅注重言传身教、现场示范、随机培训,还建立了以省农村教育系统科教兴农中心为龙头,各地中等技术学校为支柱,县乡职技校为网点的科技培训和成果推广网络,共培训技术人员120多万人。目前,这些人已成为太行山区的科普骨干。为解决山区、老区人才“派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他们在省、市的支持下,创办了河北省山区建设进修学院,定向为山区培养了200余名合格的大中专农业技术人才,使其成为山区科技带头人。为促进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他们倡导成立了各种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同时,他们还建起了全国首家农业专业科技市场,集开发、经营、咨询、服务于一体,成为面向农村,展示科技成果,传播农业技术的重要基地。在他们的多年努力下,河北境内太行山区的许多地方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过去的荒山僻壤,现在变得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大大加快了山区脱贫的步伐。事实证明:科技、智力扶贫抓住了扶贫工作的关键和根本,是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扶贫成功之路。
“太行山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之路,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有益探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