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黎明农业生产合作社改变了生产混乱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7-11
第2版()
专栏:

黎明农业生产合作社改变了生产混乱现象
胡万阁 于喜滨
黑龙江省克山县古城村黎明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今年春天新建立的社,全社有十三个男劳动力,十个女劳动力。社建立起来了,开始大家都不知道应该怎样组织劳动力干活,天天晚上开会安排活计,一开就是半夜。有一次头天晚上没开会排活,第二天临时分工,剩下三个劳动力没活干,社主任就叫他们回家休息了一天。实际上社里活很多,就是没安排好。种春麦时,两付犁十一个人足够了,但是派去十二个,窝了工。劳动报酬也不合理,不分轻活重活、技术高低,都评一样工分。因此社员劳动积极性不高,干活又少又粗糙。车马农具无人经管,用时乱抢,用完乱扔。社员轮班喂马,饱一顿,饿一顿,无人负责。社员思想也相当混乱,过去随帮唱戏勉强入社的人,这时思想就动摇了,暗中盘算出社。这种混乱现象一直拖到麦播结束。
种完小麦,为了改变这种混乱状况,社理事和全体社员开会,专门研究了前一段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学习了本村老社组织生产的经验,制定了具体改进办法。在播种大田时,生产就逐渐有秩序了。原计划十七天种完大田,十四天就种完了。
这个社改进经营管理的办法是:
一、订好小段计划,安排好生产。大家找出在备耕和种麦时期生产混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安排好生产,碰啥干啥,心中没数。学了老社的办法后,首先就研究了种大田的计划,还订出了三天到五天的小段计划。这样,社主任就不需要天天计划、临时派活了;社员也早知道那天干啥,主动去做。
二、合理组织和使用劳动力。全社十三个男劳力,十个女劳力,除抽出一个劳力专门负责喂马外,其余的都根据生产需要和技术特长编成三个临时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领导。每小段的任务分配给各组,组内再按各人特长进行分工。如种地时一付犁分扶犁、点种、扶拉子等活,组内用民主分配与自愿结合的办法固定分工,既发挥了社员的特长,又避免了混乱。
三、逐步推行小包工和按件计工制。这个社先从铡草等好包工的活开始实行小包工,创造经验,逐步做到能包工的活尽量包工。在小包工的基础上,又试行了部分整活的按件计工制,如一付犁杖的活,由民主评定扶犁的多少分、点种的多少分、摅粪的多少分等。遇到难确定包工数的活,就选出公正的中等劳动力先行试工,然后再包。实行包工和计件制时,也规定了质量标准,质量不够的要返工或减分。各小组还建立了巡回检查制度,相互检查监督,对保证质量起了一定作用。由于实行包工和计件制,种大田时劳动效率比种小麦提高百分之二十五,合乎质量标准的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四、建立车马农具的使用保管责任制度。这个社规定:车马按生产小组配开,长期使用,组内确定专人保管,灵活调用;犁、耲等大农具按照生产季节分组使用保管;小农具短期使用,由使用的人临时负责保管,用后由专人统一负责保管。轮流喂马的办法也改成专人常年固定喂养。这样就改变了无人负责的现象,过去社员把农具乱扔,现在用后都规规矩矩放在原处,阴雨天有的社员半夜也起来把车套盖上。
在改善经营管理的同时,这个社又不断对社员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坚定了社员办社的信心,纠正某些社员不爱护公共财产、干活拖拉等现象。
黎明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过这样改进,发挥了社员劳动积极性,克服了生产上的混乱现象,使合作社在生产中不断巩固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