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硬一硬”上台阶——合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07
第4版(要闻)
专栏:

  “硬一硬”上台阶
——合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纪事
本报记者岳富荣王尧
前不久,记者到合肥采访。入夜,合肥的同行邀我们浏览市容。在长江路和美菱大道两侧高低错落的建筑物上,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分外夺目,经过了白天的喧闹,地上却看不到果皮纸屑,路边一只只不锈钢废物箱光可鉴人。车辆、行人虽逐渐稀少,但仍各行其道,在亮红灯的路口老老实实地停下。我们不禁感叹:“这和我们两年前在这里看到的景象相比,变化不小啊!”合肥的同志说:“这都是真抓实干干出来的。”
1995年11月,安徽在全省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竞赛活动,合肥作为省会城市,自然成为活动中令人注目的对象。
合肥市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卫生工作的基础不错,但以更高的标准看,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正如合肥人自己所说的“硬一硬就能挤上去,松一松就会掉下来”。
创建活动的开展,给了合肥一个“硬一硬”的契机。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他们首先抓了“三个起来”:把马路让出来,把垃圾装起来,把门前包起来。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为了让血脉畅通,合肥市对集贸市场进行了专项治理,取缔了无证摊点,整顿马路市场,拆除了一批违章建筑。淮河西路人车混行,摊点乱设,交通梗塞,是个老大难问题,市里加大管理力度,把马路让了出来。
群众性的卫生大扫除拉开了向垃圾宣战的序幕。扫帚伸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一批有年头、过墙头的垃圾山被彻底铲除,城郊结合部垃圾围城的状况得到改变。市里还安排专项环卫经费700万元,增加了保洁人员,扩大了保洁面,在12条路边增设不锈钢废物箱2014只,在97条路段推行了垃圾袋装化。
在单位、住户门前三包的基础上,合肥市推出了系统包路制度,省市一些主要单位对全市主次干道实行路段包干责任制,路设路长,段设段长,各路段长单位既扫自家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安排人员上路执勤,宣传“不准随地吐痰”等市民“八不”规范,监督、检查所负责路段的卫生和秩序,连各单位大院、办公楼、办公室的卫生也不放过。
作为合肥市“顶头上司”的省级机关,对合肥市的创建活动给予了积极支持和配合。省委办公厅主任杨春光亲自担任了长江路东段的段长。省委书记卢荣景热情欢迎对其办公室的卫生检查,并指出,省级机关更要带头服从合肥市创建活动的统一管理。
尽管有路段长单位协同作战,作为城市管理主力军的职能部门担子仍然不轻。合肥市交警把创文明城市与学济南交警结合起来,文明执勤,严格执法。合肥市火车站广场一向是交通秩序混乱的老大难段。在这里执勤的交警中队长李广友主动找常在附近行驶、停车的驾驶员谈心,请他们理解、支持自己的工作;对于一些屡教不改、严重违章的“刺头”,则毫不留情地予以处罚。“火车站有个李广友,你若违章绕着走。”在火车站附近的驾驶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合肥市的领导清楚地意识到,建设高标准的文明卫生城市,任重而道远,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人民管,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着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管理、监督。
为了吸引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省市文明委、市创建指挥部从去年4月5日起至15日,在合肥市设立投诉站(点)7个、投诉电话23部,并通过新闻媒介予以公布。广大市民纷纷举报各种不文明行为和存在的环境卫生死角,主管部门共接受各种投诉1076件,已办结700多件。一些年老体弱的离退休同志和残疾人,不辞劳累到投诉站反映情况。相当一部分市民所投诉的内容与自身的利益无关,而是出于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热爱。
现在,合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市民由过去对脏乱差现象和不文明行为视而不见或只发发牢骚,转变为侍弄好自己的小环境,眼睛盯着大环境,路见“不平”便主动站出来管。合肥市的同志介绍说,现在,你如果在大街上随手扔废弃物,很快就会有人出来制止,并问你:“知道市民‘八不’规范吗?”热心的群众还为创建活动献计献策,65岁的胡若愚老人一家用半年时间编写了社会公德三字经,寄给市委书记,表达了对创建活动的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